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包豪斯工坊的历任技术师傅和他们在工坊内的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技术师傅的教育背景、在工坊内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品风格以及对学生作品的影响,描摹出他们在包豪斯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包豪斯取得的教学成果、整体作品风格的形成和社会影响力的促成的贡献,探明他们在包豪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通过包豪斯现存档案、资料,以文献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技术师傅和学生作品分析比对的手法,揭示技术师傅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只是在技术手段的实施上,还体现在产品形态与功能的探索上。包豪斯师生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一致性、系统性,也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相互促进。文章首先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应用艺术学校的课程改革、工坊教学的确立,对包豪斯工坊制度的设立进行了历史溯源。通过对“匠人”群体地位的成因分析,探讨了包豪斯的技术师傅不被重视、研究匮乏的深层原因:艺术家地位高于匠人的成见,决定了他们在包豪斯所处的地位,导致了与形式师傅的待遇差别和矛盾,进而也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三章主要研究技术师傅的师资来源、从业资格、教学内容与职责。第四章通过纺织工坊和玻璃工坊的具体案例来说明工坊内的教学情况,学生的设计和生产活动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第五章以金属工坊为例,探讨工坊内形式师傅和技术师傅的合作与博弈,对学生不同的影响。以书籍工坊为例,技术师傅和学生作品和理念的冲突背后,反映的是形式师傅和技术师傅的艺术理念差异,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与机器批量生产之间的冲突。在合作与冲突中,也反映了包豪斯教学方针的转变,在设计上的探索精神和时代先锋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包豪斯工坊内,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理论与实践是互生互存的,并非截然对立。包豪斯的产品风格是在师生相互的促进中产生的,过度夸大任一方面的作用,都会有失客观。学生、形式师傅和技术师傅形成了一个耦合系统,当这三个子系统相互适应时作品体现出强烈的一致性;不相适应时,或则彼此调整作出改变,或则导致人员或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