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是中国债券市场高速发展的起点,债券融资环境宽松,使2014年~2017年成为中国信用债发债的高峰期。同时,伴随高增长的债券发行和存量债券,中国信用债违约事件也呈井喷式增长,并于2016年进入违约常态化的周期。然而,2018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下行、监管收紧、去杠杆深入等一系列宏观因素导致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越发严峻,使2018年以来的债券违约潮呈现出与以往年度不一样的特点:新增违约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其中上市民营企业占主要比重;违约债券种类以银行间债券融资工具为主,其中短期融资券(包括超短期融资券)占主要比重;违约债券的初始评级均在AA及以上,且均在发生信用风险后发生断崖式下调,即违约债券的跟踪评级存在调整不及时、缺乏预警功能的情况。为了剖析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管理建议,本文基于对近5年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行、存量和违约情况的数据统计,对比分析了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潮的独有特征,并针对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情况进行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违约主体,2018年债券违约规模最大的新增民营违约主体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泰能源”或“公司”),作为案例企业,以期为2018年以来的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管理提供有效建议。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永泰能源作为案例企业,进行民营企业债券违约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首先,通过对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了2018年以来的债券负面事件具有与以往年度显著不同的特征。其次,针对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的独有特征,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中国500强上市民营企业永泰能源作为案例企业。从经营战略和财务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识别的因素,包括宏观行业因素、企业经营与战略因素以及财务因素。基于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的民营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成因,并从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监管层、评级层和发行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提出民营企业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监管层方面,应增强监管机构间的一致性,加强债券持有人会议效力,合理控制交叉违约条款的设置,以及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运行;评级层方面,应加强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规范性,强化评级意见的时效性与预警功能,以及引入双评级制度;发行人方面,应关注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和时效性,选择结构化的融资方式保持企业流动性健康,把握宏观变动和政策导向,以及建立完善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