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居于国民教育体系顶层的大学,其根本使命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区域社会发展中必然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加重大的使命。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地方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绩突出,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重视力度不够,办学经费投入不足;高教体系尚不健全,运行机制保障乏力;发展生态结构失衡,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从其自身发展来看,办学定位不明确,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教学模式落后,人才培养趋同化,师资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不高,社会服务层次较低等。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并存迷局,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地方本科院校,希望找到破解之法。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人们开始注意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也许是一种新的趋势。因此,进一步论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必然性便成为行文的目的之一。论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运用国家政策和高等教育供求理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一步论证地方高校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问题,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战略地位,剖析“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的原因,并针对我国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职教改革经验,在指出地方本科院校要“服务地方、内涵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转型谋发展”的同时,提出其目标选择之一便是建设和发展应用技术大学。从而阐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政策建议。此为行文目的之二。论文的第三个目的,在于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虽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途径之一,但绝非唯一目标选择。面对规模可观的地方本科院校,要解决其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必须立足本校,面向地方,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入手,发挥自身的长处,找准各自的特色,切不可“一刀切”,否则所谓的转型发展极有可能造就新的“千校一面”,因此,论文在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实际,提出要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打破“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迷局,应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科学管理,强化社会认同,同时,还要做好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工作,使之上升为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转型实践。论文结合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实际,着眼于讨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做了一些理论分析,所提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实际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