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勇士》是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用英文创作的关于中国主题的文学作品。该作于1976年首次出版后便蜚声美国文坛,成为流行一时的畅销书。该作品大量改写并挪用中国文化故事与历史典故,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猎奇,是当时西方人接触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女勇士》的汉译需要将那些改编过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历史典故翻译成汉语,并回归到中国文化故土,这种现象属于文化回译的范畴。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观出发,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女勇士》两个译本中的文化回译现象及其不同翻译方法背后的缘由,以求实现文化元素在语言形式与文化内涵上的准确回归,进而对中国文化与形象进行自我审视与认知提升,为促进中西文学文化的深入交流与文明互鉴创造条件。考虑到文化回译过程中语境因素的复杂性,笔者首先结合胡壮麟的语境理论框架与韩礼德对情景语境(语域)的具体划分与阐述建立了一个文化回译的语境分析模型,涉及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三大范畴。上下文语境指的是语篇的内部环境,即语言自身的环境;情景语境指的是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即韩礼德所说的语域概念,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变量,这三个变量共同决定着情景语境意义的表达;而文化语境指说话人所在言语共同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此研究将运用此分析模型来对《女勇士》两个回译本进行对比研究。经对比分析发现,李剑波和陆承毅合译本注重原文上下文语境,较为真实地传达了原小说的信息,但由于缺乏对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的足够重视,未能准确回译一些本属于中国文化的特有文化术语与文化故事,令汉语读者往往产生陌生感,甚至有些不知所云。而王爱燕译本则偏重汉语文化语境与读者接受,较多使用归化与厚翻译策略,对有关中国文化传说、历史典故等更是采用添加脚注的方式来进行全方位的文化回译,整体迎合了现代汉语读者的期待。研究同时发现,语境视域对于更好地理解、阐释与回译华裔文学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来探讨华裔文学作品的文化回译有利于实现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准确传译,并揭示回译语所在文化对译文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华裔英语文学作品的汉译。两点启示如下:一方面,就语境视域对文化回译的作用来看,译者既要考虑原语的创作语境,也要考虑译入语的接受语境,对文本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微观的分析,才能对华裔文学作品做出准确回译。另一方面,就华裔文学作品文化回译这一种特殊翻译现象而言,汉语为母语的中国译者更具文化回译的优势,回译者可以调动自己的汉语文化知识储备并借助文献查询等手段来实现中国文化元素与文化语境的精确回译。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回译也绝非借回译中文化语境之名对原作品上下文语境进行肆意操纵与改写,回译者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中英语言功底,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外,还必须考虑到作者的文学创作手法与创作意图等情景语境因素,回译时对原文与中国文化有出入之处进行干预要适度,因为这种差异对于汉语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新奇的文化体验,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两种语言与文化的互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