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lated Receptor-α,ERR-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对比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作用下三者的变化,探讨VSD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机制是否和PGC-1α/ERR-α/VEGF通路有关。方法:1.随机选取6只实验用新西兰兔,于兔背脊柱旁两侧,各建立大小一致的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2.每只新西兰兔双侧背部随机分别选择为VSD实验组和对照组。3.通过肉眼及HE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组织变化。收集术后6h、12h、1、2、3、7、11天的皮肤创面组织,采用qRT-PCR技术检测PGC-1α和ERR-α的mRNA时空表达情况。取术后1、2、3、7、11天部分创面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PGC-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ELISA技术检测ER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术后创面大体观察:与对照组相比,VSD组创面干洁、湿润、鲜红,渗出坏死物质少见,术后第2天即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第7、11天时更明显。2.组织学表现:取术后第1、2、3、7、11天组织行HE染色观察,发现术后第1天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第2天,VSD组即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对照组渗出坏死物质较多;第3天VSD组毛细血管要明显多于对照组;第7天时VSD组肉芽组织增厚、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对照组仅见少量毛细血管新生;术后11天时,VSD组肉芽组织成熟,部分新生血管闭合,仅见少量毛细血管,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3.qRT-PCR结果显示:术后6h、12h、1、2、3、7天PGC-1α和ERR-α的mRNA表达水平,VS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VSD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PGC-1α和ERR-αmRNA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少量递增,在第3、7天呈高水平表达,随后逐渐开始下降;对照组PGC-1α和ERR-α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第1、2、3天PGC-1α蛋白表达水平,VSD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1天VSD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天VEGF蛋白表达水平,VSD组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1天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ELISA结果显示:术后第1、2、3天ERR-α蛋白表达水平,VSD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11天ERR-α表达水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GC-1α/ERR-α参与损伤后创面修复的自然愈合过程,并有时间依赖性。2.VSD促进创面血管新生,可能通过上调PGC-1α/ERR-α/VEGF的表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