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用“两旺两难”来描述,“两旺”是指毕业生的供应数量旺盛和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旺盛。“两难”是企业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难和毕业生顺利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实现理想就业难。换而言之,也就是形成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企业也招聘不到与岗位相匹配的人才”的“就业鸿沟”。要跨越这条“就业鸿沟”,既要从企业的人才需求等客观因素出发,又要从大学生自身等主观因素上寻找原因,还要考虑高校和政府也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用。本文试图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因素,从而提升其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实践中发现,基层工作角色实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就业方向,并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要求。因此,本文围绕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各因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绩效的关系。运用SPSS和AMOS软件处理调研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主要方法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等,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实证得出结论。从高校、政府、大学生自身和企业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的方法,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1)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各维度中,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能力的各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各维度中,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就业绩效有显著影响;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的就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3)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维度中,职业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就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团队学习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4)大学生就业能力在基层工作角色实践和就业绩效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职业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与就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团队学习能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与就业绩效之间没有中介效应,团队学习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绩效之间没有中介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和企业4四个角度给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绩效的对策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发角度出发,多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高校和企业角度出发,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为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从政府角度出发,要重视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