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中的能量转移机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详细研究了纳米体系中的能量转移问题。纳米微结构的研究是现代凝聚态理论和实验的发展前沿之一。纳米体系的能量转移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中均有广泛应用。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纳米结构的分类和应用。根据量子限制的维度不同,纳米基本结构包括: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介绍了能量转移的背景知识,纳米体系中能量转移的类型和能量转移的五个基本步骤。   第二章着重介绍共振能量转移这种重要机制的原理。电偶极子近似是Foster共振能量转移机制的基础,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理论计算。Dexter能量转移机制是自旋交换相互作用的体现。最后,从与实验结合的角度,叙述了纳米体系能量转移的实验检测常用方法:荧光光谱光致发光谱和光致发光激发谱及它们的原理。   第三章作为第二章内容的具体化,逐例讨论了有机/无机杂交体系中的能量泵浦,InAs/ZnSe核壳纳米晶量子点到InGaSn量子阱和GaAs基底的能量转移,量子点间的能量转移,以及耦合量子线间的能量转移。   第四章介绍了掠入射小角度X射线散射的原理,形状因子和散射截面的计算和数值结果比较。
其他文献
量子信息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其主要目标是利用量子理论来实现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输。量子信息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量子通信,即实现不同区域的量子态传输
纳米材料由于和体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效应,从而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能和诱人的前景,其中纳米氧化物表现出了独特的发光与场致电子发射
皮肤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皮肤红斑是其常见症状。红斑的颜色和形态变化能反映出皮肤病变的种类和程度。目前,临床诊断多是医生观察,缺乏客观评价,而通过数
OLED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以其质轻、体薄、高亮度、自发光、快速响应、高分辨率、视角大、低电压驱动、低功耗、高效率、长寿命等突出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