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南斯拉夫,地理上处于巴尔干半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历程中,前南斯拉夫战火不断,经历了数次斗争,仅国家名称就变更了四次,每次的斗争都牵涉到各民族间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巨大的差异,同时,政党间对于政权的掌控也存在着激烈的纷争。从国家政治发展历程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而正是这个动荡的国家造就了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这位导演独特的影片风格,让他在整个世界的电影版图中拥有一席之地。尽管这位优秀的电影作者的影片节奏十分平缓,但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令人觉得乏味,荒诞、讽喻以及浪漫主义的元素充斥于他的作品之中,他对于国家的那份无处宣泄的情绪以一种混乱和喧闹的状态放置于他的影片之中。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包括库斯图里卡作品的主题、叙事、表现手法、视听风格以及对视听符号的解读等内容来研读其独特的影像特点。通过研读该导演的影像特点总结这位导演的风格,研读其风格形成的原因,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对这位导演及其作品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关注该导演或政治主题影片的人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表现手法。
本文以“作者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前南斯拉夫的发展历程为整体大背景,以库斯图里卡的《地下》、《爸爸出差时》以及《黑猫白猫》等影片为主要代表,展开对影像作品的研读和分析。笔者从视听语言、文本特色等角度对该导演的影视风格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总结出这位导演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独特性。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作是该国影片的一个缩略图,通过研究他来简要了解该国的影片发展概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位导演及这个国家的影片。
笔者通过对这位独树一帜的电影作者的作品研读,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这位导演的作品中政治元素的表现较为明显,从毕业作品《格尔尼卡》中的排犹主义就能看出他在政治方面的高度敏感性,在《爸爸出差时》、《地下》等后期作品中,他更是对前南斯拉夫的政治现状做出了直白的表现。其次,在他的影片中,他在古典叙事的基础上进行了传承和发扬,在情节的设置方面,这位导演将生活中的细节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这位导演在他的作品中将家庭作为了描绘的基本单位之一,聚焦家庭这一主题,但在描绘家庭的时候却刻意的让“父亲”这一家庭中重要的角色时常呈现出一种缺失的状态。再次,库斯图里卡在其作品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选取了“宴席”这一典型场景作为主要表现场景,隔窗拍摄也是他常用的拍摄手法之一,拼贴式剪辑的风格、吉普赛音乐等元素的合理运用让他的作品的视听风格也具有了典型的象征性。从美学及艺术表现的角度上来说,库斯图里卡的作品被贴上了“魔幻现实主义”、“狂欢化”以及“怪诞”这几个标签。以上论点在本文的正文中均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和例证。无论是文本特色、视听风格还是其美学表现,这些元素的合理拼接造就了其影片张力的外在表现,也让其多次登上了各大电影节的红地毯,成为了获奖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