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肝癌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引导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为肝癌外科手术诊治寻求新的诊断、手术引导评估方法,以改善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方法:
(1)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理论,择取医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88例肝癌外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标准的筛选指标。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顺序进行编号,单数为三维组,双数为常规组,三维组患者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癌诊断、评估残肝体积、指导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常规组则是采用二维CT进行常规的病灶观察与手术方案制定。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病例资料整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进行256层螺旋CT扫描,通过薄层CT图像数据,借助腹部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系统收集患者平扫期、动脉期以及门静脉期等薄层CT数据,并分别进行肝脏、肿瘤组织以及门静脉系统的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分析。此外,还要3D打印复杂性肝切除患者的肝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总胆红素较术前上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三维可视化重建与术前评估
要重建CT资料,需要针对层厚2mm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通过软件中转站(Mxview)进行图像重建,从而实现三维肝动脉、静脉以及扩张肝胆管、病灶的自动化分割。现阶段常用的重建方法为自适应生长区域算法、曲面重建法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方法,重建后需进行实时、交互式以及动态进行病灶的解剖结构观察,然后将其作为术前评估的依据,借助三维可视化系统(IQQA-3D Liver)进行肝储备、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确定患者的一般情况;再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以及残肝体积等,将实际切除后肝脏体积与预切除肝脏体积进行比较;计算完各项体积后,还要厘清病灶与周边血管、器官的毗邻关系,为手术规划和模拟奠定基础。
(3)手术模拟与引导
手术规划是以三维可视化重建以及术前评估为主,依据手术原则拟定相应的预切线,进行多种仿真手术进行手术规划,为同一病人制定多套手术方案,借助三维可视化系统(IQQA-3D Liver)实现手术模拟。
(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资料以及模拟切除体积、术中实际切除体积均要进行统一的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并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检验和分析。
结果:
(1)治疗疗效与并发症
三维组44例患者完成肝癌外科手术后,均进行根治性切除,且实际手术切除体积与术前手术规划基本一致,其中有42例与三维模拟的手术规划完全一致,手术顺利进行,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有5例出现了胸腔积液以及2例胆漏,但都在对症治疗后恢复。常规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了大出血、9例出现了胆漏以及6例肝衰竭情况,且手术切除体积基本都多于三维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手术指标
三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98min、术中出血量284±131ml以及术后48h总胆红素较术前上升16.31±3.53mmol/L、术后住院时间14.23±1.71d均低于常规组211±101min、445±201ml、22.87±4.09mmol/L、21.71±4.29d,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肝脏切除体积
三维组患者术前预估的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872,P<0.05)。残肝体积范围在802±159ml,预估切除肝体积为467±205ml,实际切除肝体积为481±188ml。常规组患者的术前预估的切除体积为651±203ml,残肝体积范围在612±189ml,两组肝脏预估的切除体积以及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4)图像重建分析
三维组的所有患者均能完成三维可视化疗效评价,且肿瘤(>3cm)的到达安全切除边界的比例小于小肿瘤(≤3cm),但比对常规组的二维影像方法而言,对切除边界判断的精准度更高,两组切除边界判定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CT数据进行影像资料分析发现,常规组的肿瘤体积计算误差显著高于三维组,三维组的长度测量误差值较小(P<0.05)。运用CT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肝癌手术治疗实现手术规划,相较于单纯二维的技术更为有效。
结论:
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癌外科治疗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等,能显著提升术前评估的精准度,通过模拟提升手术时机操作的精确性,从而提升肝癌外科治疗效果。
探究肝癌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以及手术引导中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为肝癌外科手术诊治寻求新的诊断、手术引导评估方法,以改善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
方法:
(1)数据采集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理论,择取医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88例肝癌外科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标准的筛选指标。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顺序进行编号,单数为三维组,双数为常规组,三维组患者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癌诊断、评估残肝体积、指导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常规组则是采用二维CT进行常规的病灶观察与手术方案制定。先对所有患者进行病例资料整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再进行256层螺旋CT扫描,通过薄层CT图像数据,借助腹部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系统收集患者平扫期、动脉期以及门静脉期等薄层CT数据,并分别进行肝脏、肿瘤组织以及门静脉系统的图像分割与三维可视化分析。此外,还要3D打印复杂性肝切除患者的肝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h总胆红素较术前上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三维可视化重建与术前评估
要重建CT资料,需要针对层厚2mm的图像进行薄层重建,通过软件中转站(Mxview)进行图像重建,从而实现三维肝动脉、静脉以及扩张肝胆管、病灶的自动化分割。现阶段常用的重建方法为自适应生长区域算法、曲面重建法以及多平面重建等方法,重建后需进行实时、交互式以及动态进行病灶的解剖结构观察,然后将其作为术前评估的依据,借助三维可视化系统(IQQA-3D Liver)进行肝储备、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确定患者的一般情况;再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以及残肝体积等,将实际切除后肝脏体积与预切除肝脏体积进行比较;计算完各项体积后,还要厘清病灶与周边血管、器官的毗邻关系,为手术规划和模拟奠定基础。
(3)手术模拟与引导
手术规划是以三维可视化重建以及术前评估为主,依据手术原则拟定相应的预切线,进行多种仿真手术进行手术规划,为同一病人制定多套手术方案,借助三维可视化系统(IQQA-3D Liver)实现手术模拟。
(4)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资料以及模拟切除体积、术中实际切除体积均要进行统一的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并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检验和分析。
结果:
(1)治疗疗效与并发症
三维组44例患者完成肝癌外科手术后,均进行根治性切除,且实际手术切除体积与术前手术规划基本一致,其中有42例与三维模拟的手术规划完全一致,手术顺利进行,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情况,有5例出现了胸腔积液以及2例胆漏,但都在对症治疗后恢复。常规组患者中有8例出现了大出血、9例出现了胆漏以及6例肝衰竭情况,且手术切除体积基本都多于三维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2)手术指标
三维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98min、术中出血量284±131ml以及术后48h总胆红素较术前上升16.31±3.53mmol/L、术后住院时间14.23±1.71d均低于常规组211±101min、445±201ml、22.87±4.09mmol/L、21.71±4.29d,两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肝脏切除体积
三维组患者术前预估的切除体积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872,P<0.05)。残肝体积范围在802±159ml,预估切除肝体积为467±205ml,实际切除肝体积为481±188ml。常规组患者的术前预估的切除体积为651±203ml,残肝体积范围在612±189ml,两组肝脏预估的切除体积以及实际肝脏切除体积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4)图像重建分析
三维组的所有患者均能完成三维可视化疗效评价,且肿瘤(>3cm)的到达安全切除边界的比例小于小肿瘤(≤3cm),但比对常规组的二维影像方法而言,对切除边界判断的精准度更高,两组切除边界判定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CT数据进行影像资料分析发现,常规组的肿瘤体积计算误差显著高于三维组,三维组的长度测量误差值较小(P<0.05)。运用CT数据的三维可视化软件进行肝癌手术治疗实现手术规划,相较于单纯二维的技术更为有效。
结论:
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癌外科治疗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等,能显著提升术前评估的精准度,通过模拟提升手术时机操作的精确性,从而提升肝癌外科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