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张成骨后牵张新骨中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jinwe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牵张成骨后将拥挤的牙齿移入牵张成骨形成的新骨区,这样在临床上就可以避免病人拔牙,维持牙齿数目的稳定。牵张成骨区组织学特点不同于一般的骨组织,掌握适当的移动时机和力值会大大缩短治疗周期,并对牙周组织、牙龈、牙槽骨和牙齿的影响最小。这样能够大大缩短移动牙齿的时间,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满足病人的容貌要求。本研究通过对8只小猎犬的下颌骨进行牵张成骨手术,然后在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的第2周和第6周开始,在相同力值下分别将牙齿移动进入新骨区。旨在比较牵张成骨后牵张新骨中相同力值下不同时间点牙移动的异同,以及不同时间点牙移动对牙周组织及牙体组织的影响,探讨牵张成骨后牙移动的适当时机。方法选择健康成年的8只小猎犬为实验对象,在犬的第三前磨牙和第四前磨牙之间离断下颌骨进行牵张成骨手术,产生一段无牙的新骨区。然后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8只动物分成2组,每组4只。第I组为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的第2周开始牙移动,第II组为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的第6周开始牙移动。分别在相同50g力值下移动4周后将动物处死。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实体测量、X光、HE染色等方法,实体测量数据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移动牙齿的牙根、牙周以及牙槽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小猎犬8只全部成活至预期时间,处死后的标本大体观察新生骨形成良好,第三前磨牙进入新骨区,牙冠向远中倾斜明显。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的第2周和第6周,用相同50g力值将牙齿移入新骨区,第三前磨牙与第四前磨牙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的第2周与第6周这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牵张成骨产生一段无牙的新骨区,在适当力的作用下,牙移动进入新骨区是可行的。(2)在相同的50g力值作用下,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第2周开始牙移动的速度要比第6周的快。(3)牵张成骨后固定期第2周移动牙的牙体及牙周吸收情况较第6周的严重。
其他文献
本文对混合层仿生再矿化机制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仿生再矿化对混合层物理性质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评估仿生再矿化技术的应用对混合层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pical sealing ability ofthree different obturation techniques by using a dye leakage test;to findwhether the us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