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立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中枢更是承载着各类金融机构的相互联系。商业银行本身基于业务经营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与风险相伴而生,自然成为整个金融风险最大的承担者,一旦某家银行出现较严重的风险暴露,其他银行乃至实体经济都会通过金融网络的密切联系受到冲击,当冲击较大时即形成系统性风险,甚至存在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故而商业银行安全稳健的运营和严谨的风险监管控制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来说至关重要。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前,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普遍对风险的关注较为局限,特别是单个金融机构往往从微观层面出发,关注自身风险暴露较多,但在步入金融风险的后危机时代以来,人们不仅加强了对个体机构风险效应的评估,更是逐渐将目光转向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关联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出发关注系统性风险在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 本研究从现实经济的这一背景出发,通过梳理总结理论界关于系统性风险和金融机构间风险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基于DCC-GARCH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相关关系。从思路上来看将实证检验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研究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的风险动态相关性和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动态相关性,有效把握了当前金融监管的重点;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实证检验过程中所用的DCC-GARCH模型较传统风险测度模型而言能够有效捕捉样本银行间的动态影响机制,因此本文的研究主旨对于保证银行体系稳健经营,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管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的股票收益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聚集性,但收益率波动的幅度略有差别,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波动簇集现象更为明显。第二,我国四大系统重要性银行之间存在正向的风险动态相关性,样本期间内以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风险动态相关性最为密切,农业银行还与建设银行关系较密切,工商银行与其余各家银行的动态相关程度基本相同。这类银行虽然自身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但对经济社会而言更易引致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更为严谨的风险把控。第三,我国三类商业银行之间的系统性风险动态相关性同样显著为正且动态相关系数受前期影响。样本期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区域性商业银行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最紧密,其次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是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区域性商业银行。三类银行股票收益率均受市场信息和前期波动的影响,囿于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区域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冲击更大,应当不断加强其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