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国家,风险投资产业是由制度环境塑造的,中国也不例外,都是先从设立以政府引导的创业投资基金开始,进而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私人投资者等进入风险资本市场。客观上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有资产在创业主体中的占比更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会带来更好的投资效率。基于此选题背景,论文在上半部分先简要介绍了风险投资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运作机制、投资主体等内容,并从资本归属性质出发,根据风险资金的提供者是政府、企业、个人及外资等,或是多重来源,将风险投资划分具有政府背景、私人背景和混合背景三种情形,并在文献综述部分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风险投资背景与企业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接着在理论部分着重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认证假说和监督假说等内容,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详细从初衷、动机以及运作机制等角度对我国政府与私人背景风险投资做对比分析,探讨因资本背景不同而可能导致对企业效率产生差异化影响的缘由。下半部分论文在肯定风险投资的加入对企业经营表现存在一定正效应的前提下,选取我国2004-2012年所有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综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如下三点结论:总体上看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参与度显著高于私人背景;并且风险投资的背景差异会对企业经营效率带来差异化影响,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不及私人背景;最后,混合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经营表现有正向积极影响,且其参股下的企业效率值最高。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论文认为一是由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从发展初期就背负了一定的政策初衷,因而在政府干预程度与市场化发展程度的权衡上存在一定偏颇之处,而私人背景风险投资以逐利为第一要义,因而能更好适应风险投资充分市场化的运作需要;二是由于政府与私人背景风险投资在运作机制、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较之后者受体制等方面的诸多约束,面临更高的委托代理成本;三是混合背景风险投资能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分摊以充分发挥联合投资的优势。综合理论和实证两部分,论文认为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期,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效仿美国等的经验,采取措施以提升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市场表现,促进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整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