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有效结合,发挥文化的协同效应,继承和发展并重,共同推进中国梦。进入21世纪的今天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是和中国的具体国情、具体实践实现有效融合,其次是与近现代以来风云激荡的民族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规律相结合,其三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5000年中华文明。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都是中华文明史的延续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西文明交融、结合与重新塑造的过程。从哲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探寻马克思主义何以能中国化,或者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契合点究竟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大复兴的今天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认为,与古希腊的海洋文化和工商业文明的起源不同,土生土长的儒家和道家都表达了农的思想和灵感,今天高度发达的现代工商业文明也是从农村的改革之路中走出来的。农耕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根基。而由农耕文化所确立的崇敬自然、遵从规律、脚踏实地、依靠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理念和精神,与马克思劳动思想具有深刻的契合与融通之处。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思想和传统农耕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揭示马克思劳动思想和农耕文化的科学内涵,立足马克思劳动思想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基本理念,全面探讨两者的异同,并对二者的融通与互动做一系统梳理,以期对如何创新发展马克思劳动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如何现代化转型提出自己的思考。本文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的分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和农耕文化的相关概念,总结提炼和分析了其科学内涵,目的就是为了找到两者之间精神契合点,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寻求与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共鸣,促进两者的融合、提升,更好的为当代社会服务。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对论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说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基本思路、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分别对马克思劳动思想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作相关概念及内涵辨析,把握各自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边界,为二者的比较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四个方面将马克思劳动思想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把握本质与特征,为后续的融通与创新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核心,在将马克思劳动思想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型发展。一方面为实现马克思劳动思想的不断创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转型进行有意义地研究;另一方面,立足这些理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光荣的思想和风尚,克服拜金主义,建立科学的义利观,有利于解决由拜物教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劳动思想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传统农耕文化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筛选,它也为中华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以马克思劳动思想为指导,将农耕文化融入马克思劳动思想中,立足世情、国情、民情,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真正做到以“文化中国”来推动实践创新,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