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且中医辨病辨证为中风病中经络瘀血阻络证患者,予以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静脉治疗,通过观察其NIHSS量表,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Barthel指数等疗效性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评价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病例64例,来源于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且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病为中风病中经络,辨证为瘀血阻络证。在对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入组病例按入组的先后顺序依次逐例发放药物,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为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每天60mg;对照组用血栓通注射液,每天400mg。两组药物均是加入5%葡萄糖250m1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疗程连续14天,不设导入期。但不得使用任何其它的影响中风病疗效评价的活血化瘀中药成分的饮片、成药及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管功能的钙离子拮抗剂及神经营养剂。2疗效性指标观察疗效性指标包括NIHSS量表评分、中风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Barthel指数,观察记录时间为初诊首日,用药后第(7±1)天和用药后第(14±2)天,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3安全性指标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尿常规、粪常规、粪潜血检查、心电图,观察记录时间为初诊第(1±2)天和用药后第(14±2)天。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后第(7±1)天,治疗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68%;对照组,临床痊愈人数依次为0例,显效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62%。治疗后第(14±2)天,治疗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7%。治疗后第(7±1)天与第(14±2)天,两次记录分别经过Ridit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中医证候,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疗效与血栓通疗效无显著性差异。2.临床NIHSS疗效判定:治疗后第(7±1)天,治疗组临床痊愈依次为0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21例,总有效率为48%;对照组,临床痊愈依次为0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为56%。治疗后第(14±2)天,治疗组临床痊愈为2例,显效16例,进步29例,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5例,进步9例,总有效率94%。治疗后第(7±1)天与第(14±2)天,两次记录分别经过Ridit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NIHSS,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疗效与血栓通疗效无显著性差异。3.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第(7±1)天,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40%;对照组,临床痊愈依次为0例,显效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31%.治疗后第14±2天,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19例,有效32例,总有效率75%;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56%。治疗后第(7±1)天与第(14±2)天,两次记录分别经Ridi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疗效与血栓通疗效无显著性差异。4.安全性检测:通过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尿常规、粪常规、粪潜血检查、心电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辨病为中风病中经络,辨证为瘀血阻络证患者,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能够活血通络,改善瘀血阻络的证候,能够改善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