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城中村问题是摆在几乎每一个中国大中城市城市化进程前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主要表现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其建筑与空间品质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显得十分不协调。深圳,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中的典型代表,其城中村问题尤为严重,这也可以从近年来深圳市内人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城中村旧改之中窥得一二。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其城中村既具有我国一般城市城中村的共性,又强烈地体现着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广大的低收入人群需要这么一个城市中的房租价格洼地;另一方面,城中村中丰富的生活化场景又往往伴随着“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出现,而这正是城市化进程中所不想见到的。而城中村的“脏、乱、差”绝大多数是出现在其公共空间之中,如街道、小巷、广场、空地等,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城中村公共空间的针对性分析和改造研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图底关系理论虽然最初是用于心理学的视知觉组织方式的分析研究的,但随后国内外的建筑理论和教育学家将其成功引入到建筑领域,并广泛应用于建筑与城市设计之中:从宏观层面大尺度的城市、较大型居住小区设计与规划、城市肌理分析等;到微观层面的小尺度街道设计、建筑内外空间及其边界之间的关系,甚至具体到建筑的立面设计等。因此,对于城中村而言(一般其规模类似较大型居住小区),图底关系理论的应用符合其宏观层面的运用;对于公共空间而言,图底关系理论的应用符合其微观层面的运用。因而,笔者认为运用图底关系理论来研究城中村公共空间并以此为指导进行改造设计是有迹可循的。由于城中村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格格不入,反差巨大,那么如何改造城中村使其能够融入城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深圳对于城中村及其公共空间的改造主要包括三种模式:推倒重来、局部改造及综合治理。其中“局部改造”和“综合治理”都包含有针对性的进行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而“综合治理”相比“局部改造”而言更具有整体性,其背后是有一个指导策略的。因此,笔者认为以图底关系理论作为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依据是与“综合治理”的改造模式相类似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本文包括六个章节,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章,主要是对于图底关系理论和城中村公共空间相关概念的基础性研究。其中,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缘起,研究的对象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既有研究等;第二章介绍了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筑领域对于其理论的引用和宏观、微观两个方面的实际运用;第三章介绍了深圳城中村以及城中村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同时阐述分析了现阶段深圳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现状和实例。第二部分即第四章,主要阐述分析了威尼斯(部分圣马可区)和深圳城中村南头古城的公共空间/实体空间图底关系图,同时用通过图底关系理论研究威尼斯优秀公共空间所得出的其公共空间原则来分析深圳的3个城中村(南头古城、白石洲、湖贝旧村)公共空间的现状,以及一些其他的改造实例。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和第六章,其中第五章主要是针对前文中已分析过的南头古城公共空间做出总结,并结合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作出相应的改造设计尝试;第六章则主要是对全文做概括总结,并针对未来城中村,特别是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出几点展望,以期对今后我国城中村旧改设计和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