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具有严重影响。本文从不同地区采集植物根围土壤分离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拮抗作用、抑菌谱广,可抑制多种水稻病害病原菌生长的细菌(以芽孢杆菌为主),测定其在盆栽水稻以及在田间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初步揭示其抑菌机理,为进一步利用生防菌防治水稻病害奠定了基础。从江苏南京、沭阳、徐州、茅山、金坛的水稻田、蔬菜田和植被茂盛的野地采集植物根围土壤91份,分离得到细菌1914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发现从水稻田土壤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细菌占总分离细菌数比例最多。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5株细菌分离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水稻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oryzae)、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和水稻细菌性条斑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d)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最大的菌株SF-181达到89.63%。于2011年对35株拮抗菌对水稻纹枯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有11个菌株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大于48%。其中MS-48、JM-225、SY-136、SY-143、 XZ-7、XZ-63、JL-217、ZS-273和XZ-63九个菌株的盆栽防效强于Bs-916,JM-225、 XF-174与阳性对照Bs-916相比差异不显著。2012以这11株菌进行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3%以上。两年实验结果差异不大,防效较为稳定。其中SY-143的盆栽实验和田间实验防效分别为61.26%和61.22%,防效较高且效果稳定。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拮抗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11株拮抗细菌都能够分泌一些降解细胞壁的酶类,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嗜铁素,蛋白酶和嗜铁素,说明其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嗜铁素等对拮抗病原菌上有一定的作用。拮抗细菌对水稻促生作用的结果表明:拮抗细菌处理水稻后与对照相比,株高及鲜重的增长率较高,而根长有所下降。对促生物质的研究表明:1l株菌均有解磷活性;ZS-273与XF-174不产生IAA,其余9个菌株可产生IAA;11个菌株均可产生GA3。其中JM-225、SY-181、XZ-51产生IAA的量较多,分别达到2.07mg/L、2.57mg/L和3.04mg/L。ZS-273、ZS-273和MS-48产生GA3较多,分别达到9.78mg/L.9.44mg/L和8.32mg/L。用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细菌的16S rDNA序列与gyrB序列分析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菌株SF-181为Bacillus subtilis,菌株XF-174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其余9个菌株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