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证候和用药特点,挖掘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核心药物组合,总结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辨证治疗PU提供循证医学帮助。方法:收集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住院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病例,构建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包含西医疾病、中医证候、症状、体征、舌脉象、性别、年龄)及中药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进行“中医症候、西医疾病、性别、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统计;症状分析、舌象分析、脉象分析、方剂分析”等分析;采用统计图表、网络图、中药网络拓扑图、聚类分析图等形式将结果进行展示。最终对挖掘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规律及用药配伍规律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一共收集345例PU患者,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149例,主要集中在50-59岁及60-69岁这两个年龄段,各占比28.7%和25.8%,其次是40-49岁及70-79岁两个年龄段,各占比15.6%和14.8%。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有191例(占比55.4%),胃溃疡的有109例(占比31.6%),复合性溃疡的有45例(占比13%)。2.中医证候分析:收集345例PU患者中,中医证候共有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湿郁脾胃证97例(占比28.1%),然后依次为脾胃虚弱证47例(占比13.6%),肝胃不和证46例(占比13.3%),痰瘀阻滞,寒热错杂证39例(占比11.3%),肝胃郁热证37例(占比10.7%),脾胃虚寒证30例(占比8.7%),脾胃湿热证16例(占比4.6%),寒热错杂证13例(占比3.8%),脾虚气滞证9例(占比2.6%),胃阴不足证8例(占比2.3%)以及胃络瘀阻证3例(占比0.9%)。共计97种症状,症状总频次为1411次,以胃脘疼痛、胃脘胀为主,伴见其他症状。舌质以舌质淡红、或者淡、红为主,舌苔以薄白或白、白腻,脉弦为主。3.处方分析:345张中药处方使用的中药共有209味,用药的药性主要以温性药物为主,其次是寒性药物,药味主要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以脾胃经为主,其次是肺经、胃经、心经、肝经、肾经。从核心药物及药物功效结果来看,以补虚类药物为主,其余是理气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化湿类等。209味中药,药物使用的总频次为4232次,频率前30位的中药分别是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麸炒白术、麸炒苍术、白芍、三七、砂仁、乌药、炒鸡内金、海螵蛸、草果、白及、北柴胡、大枣、炙甘草、佛手、甘草、干姜、党参、黄芩、姜厚朴、玉竹、姜半夏、木香、黄连、生姜、百合以及桂枝。当置信度设置为0.9,支持度个数为90时,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2味核心中药: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麸炒白术-麸炒苍术-三七-砂仁-乌药-炒鸡内金-海螵蛸-草果,常用药对:陈皮-茯苓,茯苓-麸炒白术,陈皮-麸炒苍术,薏苡仁-麸炒苍术,陈皮-三七,陈皮-砂仁,陈皮-麸炒白术,茯苓-麸炒苍术等;将置信度设置为1时,高频组合关联规则有36条。将345张中药处方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出8组类方核心药物组合:(1)黄芩-北柴胡-大枣-白芍-法半夏-大黄-生姜-麸炒枳实;(2)茯苓-陈皮-白芍-牡丹皮-麸炒白术-黄连-干姜-甘草;(3)茯苓-陈皮-麸炒苍术-三七-薏苡仁-草果-麸炒白术-砂仁;(4)北柴胡-麸炒枳壳-白芍-法半夏-陈皮-桂枝-醋香附-黄芩;(5)厚朴-干姜-甘草-黄连-法半夏-百合-陈皮-麸炒白术;(6)山药-茯苓-麸炒白术-党参-法半夏-陈皮-白芍-炙甘草;(7)干姜-白芍-木香-黄连-丹参-薏苡仁-百合-乌药;(8)麸炒白术-党参-黄芪-木香-大枣-远志-当归-茯苓。结论:1.PU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热、血瘀、寒凝等邪实为其病理因素。因地处岭南,受地理及气候条件影响,易受“湿”邪以及“热”邪侵犯,因而中医证候以湿郁脾胃证多见。故治疗上以安胃二号方加减化湿解郁、行气健脾为主。病久则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气血同病,故病机主要在虚实、寒热、气血间演化。2.PU的中医症状以“胃脘疼痛、嗳气、恶心”为主。以“舌质淡红、或者淡、红,舌苔薄白或白、白腻,脉弦”多见。PU的主要症状“胃脘疼痛、胃脘胀、嗳气、恶心”属于“胃痛”“胃疡”的主要范畴。3.用药特点药性主要以温性药物为主,其次是寒性药物,药味主要以甘味、辛味、苦味为主,归经主要以脾胃经为主,其次是肺经、心经、肝经、肾经。因而,PU病位在脾胃,与肺心肝肾相关,治疗PU核心在脾胃,具体治法离不开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化湿化饮化瘀、养阴益胃。4.从核心药物及药物功效结果来看,以补虚类药物为主,在此基础上或增加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湿药等,以达祛邪扶正的目的。治疗PU选方,围绕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化湿化饮化瘀、养阴益胃治则,以大柴胡汤、安胃汤、安胃二号、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六君子汤、归脾汤为主,由于核心药物组合配伍特点鲜明,因此,治疗上谨察病机,辨证施治,灵活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