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强调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突出其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人类的能动性作用。当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满足人的精神富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它设定、容纳和传递城市历史与文化认同的功能也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国际博物馆协会指出“21世纪的博物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可以将世界变得更美好”,强调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突出其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人类的能动性作用。当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满足人的精神富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它设定、容纳和传递城市历史与文化认同的功能也越发突出,今天的博物馆俨然成为联结各社区群体进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工具。河南博物院作为传播中原文化的良好载体,近年来在对内巩固集体记忆,对外加强文化认同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传承中原历史文化和实现认同建构的重要场所。本文拟将空间研究纳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以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观为基础,同时结合爱德华·索亚对于“第三空间”的创新,运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两种质性研究方法,以河南博物院这一实体空间本身具备的媒介特性为研究基点展开论述,从而探析河南博物院在其空间传播过程中如何建构起关于中原文化的认同记忆。笔者将河南博物院空间与认同建构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由此构成本文的论述框架。具体而言,文章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围绕本文的研究话题对“区域博物馆”、“空间媒介”及“文化认同”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阐述了此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等内容。文章的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空间的三元组合维度详细讨论了河南博物院对大众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第一章探究河南博物院实体空间的物质特性,重点从实体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内部肌理两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对实体建筑的选址及造型设计、内部陈列及具体展品四个方面的详细分析,揭示其为生成文化认同提供了“物质场所”的客观条件。第二章探究河南博物院精神空间的意义表达,重点从空间内部的传播实践活动和大众媒介的空间生产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探析其相关实践活动与集体记忆间的作用关系和大众媒介对博物馆空间的延伸作用,了解博物馆精神空间的传播实践以及对于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第三章探究河南博物院社会空间的传播创新,重点探析博物馆空间的外向性流动及文化消费潮流两方面,通过探究博物馆如何打破固化的空间限制从而拓展自身的社会空间,社会发展变迁如何影响博物馆的空间生产及文化认同建构方式,从而实现对于文化认同范围的延伸与辐射。
其他文献
中央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一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哪样的人应该重用,哪样的人不能重用,都必须要把德摆在第一位”,并提出了政治品质、职业素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准则和绩效标准。(1)而随着时代发展,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成为先进文明人群,成为了未来社会的领导人,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政治方面道德问题也一直引起社会大众的普遍重视。如何增强高等院校
“徐悲鸿西南美术家弟子群”是一个具有历史与地域特征的集群和称谓,他们是抗战时期随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向西转移,聚合于西南大后方,师从艺术大师徐悲鸿,进行艺术生产与传播,战后留在西南地区重建家园,继续艺术创作与美术教育活动,后成长为西南乃至新中国美术中坚力量的那一批美术家。“艺为人生”是徐悲鸿艺术观念的浓缩,是西南美术家弟子群汲取于徐悲鸿、内化于艺术实践、发扬在时代中的艺术文脉。本研究挑选了七位具有代
为科学全面评价养殖场尾水治理设施净化效果,综合使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方法,依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以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作为监测指标,对华南地区某地市的50家养殖场连片池塘尾水设施治理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经过治理,养殖尾水二级排放限值达标率由治理设施进水口的84%提升到出水口的96%;单因子水质标
中华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关键。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渗透、多元文化侵袭、个体自我意识增强,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的中华文化认同状况关系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如何増强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基于此,本研究按照“是
微藻是一类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观的以个体、链状或群体形式存在的单细胞藻类,能够利用水体中的碳、氮、磷增殖并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核酸等细胞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发展了藻类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安全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和尾水处理,微藻与细菌的共生和抑制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微藻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微藻在水产绿色养殖的应用提供参考。
“北上”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现在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新词汇,大批香港影视导演纷纷涌入内地谋求新发展,而林超贤则是在众多“北上”导演中独辟蹊径、脱颖而出并取得较好成就的其中一员,凭借《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斩获数名奖项并成功转型,其影视作品在结合独特的港式人文情怀与内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平衡了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在记录文化思想观念交融的同时对社会现象提出批判与思辨,在迷茫的伦理困境与危机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当代艺术与全球当代艺术互为同构。正是美国当代艺术的复杂性,引起史学者对艺术写作及美学话语的关注。《十月》(October)杂志以激进的艺术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探讨方向。担任该杂志编辑的“十月主义者”对这个时期美国艺术文化中蓬勃发展的深层关系做了大量探讨。因此,研究他们的话语视角也就可以更清晰的剖析出艺术写作与当代艺术的互动关系。而正如其发刊首期文章中表明的那样,《十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工业革命与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资本主义以其快节奏、大批量、追求物质和即时满足的特点迅速地嵌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层面,包括艺术。工业与技术的发展促成媒介上的革新,将机器的属性,如机械性、自动性与复制性带入艺术生产当中,改变传统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方式。同时,无法建立在统一的先验基础之上的全新都市环境与刺激体验,造成了人们在知识与感知之间的脱节,由
本文着重于探究“上海牌”包装设计图像表层下的设计意义和内涵。通过解读上海优秀包装设计图像,分析其符号、工艺的选用,及设计师的国际设计意识。得到20世纪60-80年代的“上海牌”包装设计中,不同历史语境和不同市场对象下的图像设计特点,及包装图像中反映出的社会需求及城市精神。“上海牌”包装图像讲述的不仅是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政策导向、大众审美,体现了上海轻工业产品包装图像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