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法官辞职热”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加大了在职法官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打造公正、廉洁、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造成法官离开法官队伍的原因之一是不理想的工资待遇和繁重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法官的低收入无法与较高的消费相适应。客观来说,我国现行法官薪酬体系因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工资水平低、不同行政级别的法官收入差异大、基本法官的收入与工作量严重不匹配、工资制度中缺乏有效奖励机制,本论文也围绕着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展开。在导论章节,本文阐述了选题的理由,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显示着法官工资水平应该有所提高、绩效考核中应吸纳工作量这一因素。接着,对国内外法官的薪酬体系和工作量计算、定性标准进行了深刻总结,了解了现行制度不科学、研究成果少的状况,也认识到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心存些许惶恐。反复琢磨,确定了参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以期更深入探析薪酬制度。在我国法官薪酬制度章节,本人通过查阅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了解了当今法官工资的定档标准,分析出薪酬体系存在的三大问题:虽参照公务员工资制度,但未形成独立体系;未包括薪酬激励机制,怠工现象突出;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与其所付出的工作量不相称。在我国法官工作量的实证调研章节,本人按照前文提及的参与观察方法,对样本法院的法官的工资水平、工作量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了解到在进行员额制改革后,样本法院虽然已经开始充实薪酬体系,但是存在着标准不明晰、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至于法官的工作量,则明显呈现出案多人少、工作压力大的特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官薪酬制度介绍中,本人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德国和台湾地区薪酬体系,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形成了单独的工资序列,并且工资较高,工资水平可以与其社会地位相称,更重要的是有科学的增资机制,也能有效调动法官工作的积极性,值得我国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和境外有益经验,本人在完善我国法官薪酬制度的若干思考章节中提出了以下建议:评估法官合理工作量,搭建薪酬改革的基础;细化绩效奖金,突出工作量的地位;法官等级与行政职级脱钩,构建工资单独序列;建立专门机构,科学确定法官薪酬水平;多维度参照,构建动态薪酬调整机制。综上,本论文是在进行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调研,着重分析现行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深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官薪酬制度的有益经验,探讨如何完善法官的薪酬制度,目的在于使薪酬制度能增强法官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