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壳聚糖处理对汉麻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0tm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麻在制成服装之前要经过脱胶、成纱、织布和染色等处理。由于汉麻的特殊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在脱胶过程中很难将汉麻的胶质部分脱尽脱全,脱尽脱全又很容易对汉麻造成过度损伤。脱胶未脱尽的汉麻在成纱和织布时比较困难,因为此时的汉麻纤维比较粗、硬度大,且制成的汉麻布染色不均匀,上染率不高,染深色和艳色比较困难,这些也是目前研究汉麻的主要问题。本课题采用壳聚糖(CTS)和甘氨酸盐酸盐([Gly]Cl)离子液体联合对汉麻处理,将汉麻作进一步的“修饰”,使汉麻的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使其在抗皱、染色和抗菌等方面的性能得到提升。本文从合成[Gly]Cl着手,讨论了各个单因素对合成[Gly]Cl的影响,最后确定了合成[Gly]Cl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h,盐酸与甘氨酸的摩尔比为1.4。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合成的产物为[Gly]Cl。将[Gly]Cl对CTS进行溶解实验,结果表明[Gly]Cl对CTS溶解性能较好,并将[Gly]Cl和乙酸对CTS溶解情况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制备2%以下的CTS溶液用所需要的[Gly]Cl较少,配置2%以上的溶液所需要的乙酸较少。在[Gly]Cl条件下对CTS进行氧化降解,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降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H2O2与CTS单元摩尔比为2、CTS的质量分数为3.5%、[Gly]Cl的质量分数为3%,此时得到的产物收率为84.5%,分子量为0.66×104,且产物颜色较白,符合后续整理汉麻织物的要求。对降解后的三种不同分子量的CTS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并与未降解的CTS红外光谱图的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降解过程没有使CTS分子链进行交联,没有将羟基氧化成羧基,即降解过程只是将大分子的CTS转化为小分子的CTS。将[Gly]Cl和CTS分别处理汉麻纤维,从扫描电镜图中可以发现[Gly]Cl对汉麻纤维的表面有“刻蚀”效果,CTS对汉麻纤维表面有覆盖效果,[Gly]Cl和CTS都能使汉麻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分子量小的CTS对汉麻纤维表面的覆盖效果较分子量大的CTS要好。经过CTS处理后的汉麻织物的抗皱性能变好,但是其强度和白度有一定的减小。经过CTS处理之后汉麻织物的毛细效应有一定的降低趋势,而透湿性则是有升高的趋势。随着CTS的浓度增加,处理后的汉麻织物透气性先增大后减小。经过CTS处理后的汉麻织物的染色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在CTS的分子量为0.7×104,质量分数为0.6%,轧余率为100%,焙烘温度为80℃,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的处理后的汉麻织物染色效果最佳。且用CTS处理后的汉麻织物在进行染色时,可以降低大约一半的用盐量。CTS对汉麻织物抗菌性能较好,经过CTS处理后的汉麻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且分子量越小、浓度越高其抗菌效果越强。经过分子量为0.7×104的CTS处理后的汉麻织物的抗菌性能很优良,且耐久性也很好,在洗涤30之后抑菌率仍能到达70%以上。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正处于持续增速增量的发展态势,但与美日英韩等相比差距还很大。基于"钻石模型"与"灰色关联"理论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比较中日差异,总结日本发展文
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经济命脉,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盈利,在各行各业的日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分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COBIT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的标准。首先分析了COBIT的控制思想,讨论了信息系统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以及COBIT在信息系统审计风险控制中的
<正>对视障人士来说,推拿是比较适合他们的职业。因此,几十年来,盲人按摩业出现了空前繁荣,全国各地盲人按摩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盲人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在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及客观必然性,分析了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最后,分
对ZGM113G-II型磨煤机进行特性试验及相关分析,找出了制粉系统运行不合理的原因,并指出了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工况下煤粉细度R90值在4%~13%,均匀性指数n在0.66~1.17;
<正>当教学进行到学生列出除法算式明算理时,学生对"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这个问题感到解释不清、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陷入了"冷场"的窘境,笔者随机应变画了个长方形表示里面一
<正>极少在武侠版上吐槽,更何况能在月末占块地方一吐为快了,得抓住机会多说,不然的话下一次傲月寒女王大人再给机会,就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我曾经很为《中国好声音》里最喜
期刊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的格局。我国已经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应充分借鉴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