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生产上所用的水稻不育系均存在不同程度包穗现象,需要喷施大量的赤霉素以促进穗茎节的伸长,完成异花传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杂交稻制种的成本。研究水稻包穗的机制,有助于降低杂交制种成本和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本研究所用包穗突变体来自于本实验室组织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粳稻品种中花11号转基因株系。包穗突变体在苗期和分蘖期植株表型与中花11相似,而在抽穗期时,突变体穗颈节不伸长,植株表现为穗部被剑叶叶鞘包裹,与包穗突变体shp1相似。遗传分析和等位性测验表明该突变体的表型受隐性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