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行商业街是一个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场所,许多著名的步行商业街甚至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城市名片。虽然目前全国的步行商业街数量逐年增加,但我国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还停留在一个仿制或盲目建造的阶段,“千街一面”的现象为人所诟病,人们往往会觉得步行商业街没有特色,行走其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游览的兴趣。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步行商业街建筑所涉及的建造技术、建筑设备等物质因素逐渐完备,但步行者心理感知欠佳等问题却日益显现。步行商业街的侧界面作为街道重要的部分,是引起步行者心理感知变化的重点,也是步行者视觉舒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国内对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的人性化设计考虑不充分的现状出发,在大量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建筑类型学和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设备进行两轮实验,探究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与步行者心理感知之间的关联。以期为步行商业街的设计与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在网络调研的基础上,对北京、上海、重庆、南京、青岛、徐州、哈尔滨、合肥、济南9个城市的规模不等的53条步行商业街进行实地调研,根据R·克里尔的理论对调研的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进行梳理,建立用于虚拟现实的简化模型,筛选出用于眼动实验刺激材料的照片和视频。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设备,运用SD法将被试对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的感知情况进行量化,通过简化模型实验和实景照片实验收集得到了被试对不同界面形态的心理感知数据和眼动数据。然后,根据SD感知曲线情况得出被试对每种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的心理印象;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得到影响步行商业街整体评价的心理量并确定了整体评价与心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运用Matlab软件对各界面形态进行拟合后,总结出了几种适宜的界面形态组合方式。最后,进行各项结果的综合分析后,对步行商业街侧界面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本课题研究共进行了两轮实验。第一轮实验是依托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简化模型实验,探讨忽略街道“第二次轮廓线”的情况下,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这一单一变量会对步行者感知产生何种影响;第二轮实验是运用眼动仪进行的实景照片实验,探讨街道“第二次轮廓线”与街道的“第一次轮廓线”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会对步行者感知产生何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界面形态变化不明显时,步行商业街“第二次轮廓线”对步行者的感知影响更大,当界面形态变化较大时,步行商业街“第一次轮廓线”对步行者的感知影响更大;平面类型中的曲线型和立面类型中的高低错落型的感知情况较好,设计中可使用该类型吸引步行者停留,进而促进消费行为的发生;提升步行商业街的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能够提升步行商业街的整体印象;统一使用简洁风格的界面或简洁与复杂相结合的界面形态更容易让步行者接受;不同性别、专业的人群对步行商业街侧界面形态的感知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步行商业街人性化设计建议,同时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仪应用于建筑学研究积累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