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EPCC1Gen2RFID安全与隐私保护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RFID技术成为最热门的技术之一,但是大部分的RFID也只是应用在闭环的产业链中,随着智能卡应用的不断拓展、移动网络对因特网接入的不断普及以及移动商务的发展,RFID开始走向开放式移动RFID应用。然而,移动RFID系统比传统RFID系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与隐私的挑战。传统的安全威胁如窃听、伪造、重放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其次,阅读器在移动RFID系统中是嵌入到移动设备中的,由于目前移动设备相当普及,任何用户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扫描标签,并获得标签的相关信息,因此阅读器不再像传统阅读器一样受信任。同时,阅读器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信道不再像传统RFID系统一样被认为是安全的。若用户想用自己的移动设备从标签上获得信息,那么首先一定要得到后台服务器的认证。近年来,关于移动RFID的研究已经有些成果,但是还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同时EPCglobal标准由于其优点,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因此结合EPCglobal标准对移动RFID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首先研究了EPC网络体系架构,指出其缺乏对个人应用的支持:对比了EPC网络与移动RFID网络的异同点,指出移动RFID技术可以利用并兼容现有EPC网络的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可扩展的、兼容性强的移动RFID网络体系架构,并且详细介绍了其网络组件的功能和作用。然后对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现有的符合EPCC1Gen2标准的安全协议算法加以研究分析和改进,给出一种新的符合EPCC1Gen2标准算法,详细分析了该算法的构造思想,对其安全性和计算复杂度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新的安全协议中去。新的算法主要是从随机数产生和密钥更新机制方面加以改进,经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新的协议无论是从安全性能还是降低计算复杂度方面都比原协议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本文针对移动RFID系统隐私保护的物理机制,分析了现有的一些RFID物理保护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止标签的方法对移动RFID安全进行保护,首先利用现有的设备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移动RFID系统,该系统能够成功的识别卡片,然后在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4.0开发环境下进行编码,通过程序设计对卡片进行控制,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控制标签和后台的信息交互,达到保护标签的目的。
其他文献
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内容,其中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及计算机视觉等,它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已可广泛应用
与鼠标、键盘、触摸屏等传统人机交互方式相比,基于手势识别的人机交互具有非接触、自然、友好等优势。手势中指尖的检测(也即位置定位)不仅对于区分不同手势(特别是部分不同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海洋探测和水下工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多波束测深设备通过对中间波束和边缘波束分别使用幅度检测法和相位差检测法进行测量,这导致了测深值在
机载雷达前视探测在广域监视、战场侦察等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本论文针对前视成像问题展开了讨论,以实孔径扫描成像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了沿航迹线方向的场景成像和点目标
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也相应的不断增长,导致频谱资源匮乏现象日益显现,同时目前采用的固定频谱分配机制也限制了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了频谱
中国北斗系统的成功研制使得我国在各方面不再受制于人,然而无庸置疑的是美国GPS系统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仍然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对GPS的各种研究依然很有必要。GPS信号的模拟不
未来的无线网络旨在融合不同制式的无线接入技术(RAT)以提供和保障业务的无缝接入和呼叫的连续性。本文在多码道固定增益CDMA和OFDMA异构网络支持多业务的场景下,提出了一种
本文主要研究了稀疏阵列的阵形优化问题。针对稀疏标量阵列的阵形优化问题,在给定阵元数目和最大孔径条件下,推导了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域相关系数和LCMV自适应滤波的输出信
作为一种专用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用于统一管理和生产指挥,在国防、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实现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需求。调度系统
盲源分离是指在源信号和传输信道信息均未知的情况下,仅根据观测信号估计出源信号的过程。由于盲源分离中使用的先验信息很少,这使其在混叠语音信号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