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活跃于上个世纪英国文坛的一名杰出小说家和哲学家。当许多战后英国作家尝试用后现代的写作引领西方文艺思潮之际,默多克却决绝地担起传承传统现实主义之风的使命。她一生笔耕不辍,有二十五部小说,六个剧本,一册诗集及五部哲学著作问世。其小说作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男性形象,堪为文学界的一大奇观。通过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女作家传达了对人类存在,伦理道德等终极命题的深切关照。1978年,她的大作《大海啊,大海》出版后,更是享誉甚高,摘取了英语小说最高荣誉--布克奖。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大海啊,大海》的主旨作一重新审视。在现今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大海啊,大海》的主旨并不是普遍所认同的“查尔斯与哈特莉的爱情故事”,这不过是查尔斯与堂弟詹姆斯之间虚幻之争的一个附属产物。换言之,小说的主人公并非查尔斯与哈特莉,而是查尔斯与詹姆斯两兄弟。在查尔斯的记忆中,詹姆斯是他一生的威胁。初恋原是少年查尔斯在詹姆斯面前唯一的胜利,却因为哈特莉的悄然离去而遭遇破碎。因此查尔斯对哈特莉自始至终梦的追寻实际上是与詹姆斯一生虚幻之争的持续。至于查尔斯对堂弟的嫉妒之情,则更为深入地源于一种移位的恋母情结--恋“婶”情结。婶婶埃斯泰勒唤醒了查尔斯对于异性的萌动意识,成为他一生痴迷追逐的症结所在。因而本文认为,小说的主旨是在虚幻的兄弟之争过程中查尔斯的精神朝圣。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本文主体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莱和荣格的原型批评为支点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分析导致查尔斯虚幻之争的深层缘由,阐述查尔斯对詹姆斯的嫉妒和对哈特莉梦的追寻源自对婶婶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而重点分析默多克呈现兄弟虚幻之争所运用的艺术手段,其中包括言语对抗,“海怪”,“海豹”等原型意象分析;最终揭示查尔斯如何通过“坠落经历”,“最后的洗礼”,“对星星的冥想”等完成自身的精神成长。主人公最终获得与乔伊斯笔下人物类似的“顿悟”(epiphany),即一种关于善的宗教式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