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雪村小说的颓废意蕴与反现代悖论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慕容雪村成名于网络,但其作品以粗粝的美学风格和网络写作中鲜见的现实干预冲动为其赢得了超拔于一般网络文学的影响力,获得了来自读者、市场和文学批评界等多方的认可与关注。慕容雪村的小说创作聚焦于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都市空间,着力描摹生活、奋斗于此间的现代人在实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耽溺于种种物质欲望的同时,内心却因价值失范、理想异变、道德溃散而经验着深刻的怀疑、焦虑与迷惘,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一种以自我撕裂与主体耗散为实质的深刻的颓废。慕容雪村创作的这种颓废特质虽然在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时有论及,但将其作品中的“颓废”指认为一种想象现代生活的核心命题,并对其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进行阐释与分析的研究却仍付诸阙如。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力图为慕容雪村的创作研究开辟出一条脱开网络文学研究的言说理路,从文化批评之途去探讨其创作得失。  本文主要以慕容雪村的四部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多数人死于贪婪》和《原谅我红尘颠倒》为研究对象,将之放诸中国上世纪末的现实文化语境当中,借助现代性的理论视域指出弥漫于其文本中关于当代生活的“颓废”体验,乃是现代性历史进程的独特产物,其实质是“进步”造就的“虚无”;并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力求经由对“理性的坍塌”、“欲望的虚无”和“自我的断裂”这三重小说中颓废的主题意象的解读,阐释这种“颓废”的动力在于通过颠覆现代性进步史观所内蕴的、以“未来”为终极目标的意义图式,来击碎完整的现代生活图景,使读者在废墟般的“震惊”体验中反思现代性的代价并进而产生拯救冲动。在这种意义上,慕容雪村的“颓废叙事”具备反现代性的力量。但悖论之处在于,慕容雪村“颓废叙事”反现代性批判的达成,总是不可避免地倚赖一个五光十色的现代性幻梦的营造。慕容雪村的小说创作作为一种新“都市颓废小说”,呈现出21世纪长篇小说的特定文体特征。本文将其看作是“寓言现实主义”这一崭新的文体范式的代表,并力求通过分析慕容雪村的作品来探讨这种文体内在的文化内涵,并凸显这种文体写作中的批判性意蕴。
其他文献
澳大利亚有大约六十多万的华人,他们生活在那里,使用汉语,也使用英语,语言状况比较复杂。本文主要是考察、分析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为中国国内外关心此问题的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
通过机理分析,综合头帽材料、璧厚、肋骨和缓冲垫等因素,研究了水下航行器头帽入水分离的可靠性,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措施的有技性.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他拥有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创造什么,能为社会贡献什么!”从中国农科院会场出来,卢怀玉一把摘下领带,脱掉皮鞋,除去西装,换上一身边角全开了线的休闲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书写作品的增多以及西方城市书写理论的引入,关于城市书写的研究和评论也逐渐增多,最有代表的即对于王安忆等人的上海书写和邱华栋等人北京书写的研究,而对于
期刊
本文对声符的示源性、声符多义的成因、同一声符的多个声符义之间的关系、语词滋生与词义引申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据声系联同族词的构想。认为,“右文
王国维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三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种类繁多、林林总总的文学样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与其时代、世风、民俗、文化相适应的文学模式和文学作品。在日本强权
这张存照是1936年12月1日赵革非在山西五台山祥记照相馆所摄,摄影的时间地点系赵革非亲书。这也是他留给亲人们的唯一一幅纪念照。当时赵革非根据牺盟总会布置,深入忻州等地的县、乡、工厂、学校,并在冀(河北)台(五台)砂(砂河)公路沿线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赵革非,回族,原名马仲,字绍宣,号幼雄,化名赵振江、马革非等,笔名汇川、冷风、铁汉。1906年生,山西大同人,早年投身五四爱国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