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毛泽东对此作了很多精辟的论述。毛泽东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毛泽东物质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成分,但对它的研究,并没有像对毛泽东哲学、政治等方面的研究那样透彻。在国内外,目前很少有人涉猎这一领域。本文以毛泽东物质利益观内涵的研究为切入点,首先从毛泽东社会活动来探讨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现实渊源;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对毛泽东物质利益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来探讨其理论渊源。 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一、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出发点。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对群众领导的前提条件。二、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是其物质利益观的立足点。要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必须注意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它也是共产党第一位的工作问题。三、物质利益目标实现的现实途径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研究社会利益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最终归宿。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四、实现物质利益目标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物质利益的直接创造者。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目标的基点是坚持独立自主,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争取外援。五、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统筹兼顾”。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中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同时还须兼顾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注意到“公私兼顾”的适度问题。六、物质利益目标的实现模式是渐进式。生产力有其自身的特殊发展规律,它必然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特点为:阶级性,人民性,批判性。 毛泽东物质利益观是毛泽东思想有机成分,它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它有助于人们科学而合理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矛盾的处理;它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是正确处理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思想武器。邓小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与发展了毛泽东物质利益观,丰富了毛泽东物质利益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