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群落的组成取决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同时植物通过吸收营养元素、控制生理机制和根系分泌物来对养分循环和土壤特性产生影响。植物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最直观地反映于植物的地上形态特征,同时也会在地下部分发生相应改变,该生态策略和权衡维度靠植物自身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补偿机制调控,最终通过植物内部与外部性状的精细协调来实现。植物种间作用关系与其形态、生长和群落演替密切相关,同时也决定着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动态特征。本研究针对自然及人工湿地水分变化的特殊性,通过设置“持续水淹”、“持续干旱”和“水淹-干旱交替”三种水分胁迫处理,单独和混合两种栽植模式,开展桶栽控水模拟试验,从“土壤特性”、“生长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关系”三个角度研究不同配置下两栖植物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对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正常土壤水分供给时,香根草和狼尾草在各栽植模式下均能降低各土层土壤pH值,其中单独栽植狼尾草和混合栽植香根草-狼尾草时0~10 cm土层土壤pH值降幅显著(P<0.05);香根草和狼尾草在各栽植模式下均能显著降低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P<0.05),土壤碳氮比升高。(2)香根草和狼尾草单独栽植时分别能在水淹和干旱环境降低土壤pH值,混合栽植时能在干旱环境降低土壤pH值;单独栽植香根草时,土壤碳氮比在各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升高;单独栽植狼尾草时,土壤碳氮比仅在干旱处理下升高;混合栽植时,土壤碳氮比在水淹和交替处理下升高。(3)香根草和狼尾草对不同土壤水分环境的响应主要以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根系形态变化及地下生物量分配为主,以分蘖数和株高变化为辅。(4)不同土壤水分环境下香根草与狼尾草混合栽植时的相互作用方式不同。水淹-干旱交替处理时二者表现出正相互作用,水淹和干旱处理时表现为竞争关系;水淹处理时香根草竞争能力更强,其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狼尾草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干旱处理时狼尾草竞争能力更强,二者种间竞争均大于种内竞争。(5)当种间竞争不存在时,香根草和狼尾草均能积极适应土壤水分胁迫,地上特征表现为地上生物量、分蘖数增加和株高降低,地下特征表现为地下生物量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由此计算出的各项根系指标增加;种间竞争存在时,对胁迫耐受性较差的一方在形态上采取逃避策略,地上、地下生长特征分别与上述变化相反。(6)综合来看,香根草耐淹性强,狼尾草抗旱性强,二者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土壤水分交替胁迫,但香根草耐受性更强。建议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土壤水分饱和或长期水淹环境单独栽植香根草,持续干旱或短期水淹后水分迅速落干环境单独栽植狼尾草,水淹、干旱环境交替存在时混合栽植香根草与狼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