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扩展和深化了对世界事务本质的理解。当前,国际制度已成为现实政治生活的普遍现象,国际制度不断扩散、拓展与深化。鉴于该项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需要对国际制度有效性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过去近四十年来,在制度有效性研究方面,相关的理论建构及研究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过,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也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制度有效性的因果关系、路径方法、遵约研究、履行研究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的说服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是包括人文学科在内的任何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关系对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而,因果关系也是国际关系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在因果关系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不过,国际制度理论的预测乏善可陈,因果模型也很薄弱。目前,学术界从因果关系角度分析国际制度有效性显得非常缺乏。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必须寻求科学的方法,对因果关系给予明确的阐述,并详细说明导致这种结果的因果机制。因果效应、因果机制与因果推论是从因果关系视角研究国际制度有效性的核心概念,其中,因果推论包含因果效应与因果机制。因而,因果效应与因果机制一起构成了国际制度有效性因果关系研究的核心。从因果关系的视角研究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制度与效果的因果影响,探讨制度是否有效;通过分析原因与结果的因果机制,探讨制度如何有效;通过分析制度互动中因果机制所产生的复杂关系,探讨制度的因果联系。制度是否有效与定量方法密切相关,而制度如何有效则关涉定性案例分析。论文的核心在于尝试建立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的框架,即从因果关系视角分析影响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原因并衡量国际制度的结果。该框架涉及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影响因素,即通过权力、合法性与国内政治论述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这是国际制度有效性因果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明确因果关系必须知晓影响制度作用发挥程度大小的因素。文章借鉴了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操作方法,同时引入了干涉变量,试图对国际制度有效性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这一框架中,权力是一种外生变量,对制度作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权力构成了制度运行的结构框架;合法性是一种内生变量,内化于制度的有效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国内政治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作用的干涉变量。由上述3个变量构建的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研究注入了活力。二是衡量标准,即通过遵约、履行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复杂关系,论述由于因果关系的紊乱所造成的遵约悖论以及因果关系视角下履约可能的困境。遵约被国际关系学界用来衡量制度的因果影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遵约与国际制度有效性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遵约是对制度因果关系的误读。遵约研究对制度有效性的启示在于:应该慎重选择衡量结果的指标,从而准确评估制度对国家政策和行为的因果影响。只有考察履行才能清晰地把握为符合国际义务所导致的国家行为变化。为此,必须关注国家层面上的进程、结构、协议被执行的方式,通过专门议事领域国家的履行,更进一步把握因果机制的力度与方向。在研究方法上,对比定性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国际臭氧层保护制度的定性案例研究,分析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通过《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及《1988年氮氧化物议定书》的定量检验,论述遵约、履行与国际制度有效性间的因果关系。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揭示出制度作用的发挥是复杂而间接的,而非简单而直接的,造成某一结果的因果路径是微妙的、错综复杂的。一方面,国际制度是影响某一事物特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对于制度的作用给予不全则无的结论都是草率的。为了提升国际制度有效性,需要考虑到权力、国内政治以及合法性等因素,同时在运用遵约、履行衡量时也需要慎重。同时,该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政治色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计算参与国际组织的成本收益,掌握国际组织的相关规则并积极影响议题设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