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防范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在稳定农民的收入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四川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其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2007年四川被列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首批试点省份之一,随着我国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惠民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四川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迅速增长等,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赔付总水平较低等。
首先,本文在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之前,根据理论基础相关分析,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逻辑模型,系统地阐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原理和目的,并根据此模型,选取了农业保险补贴额、补贴比例等数据用以衡量农业保险补贴投入,选取了农户人均纯收入、保险赔付额、农险深度、农险密度等数据用以衡量农业保险补贴产出效果。
其次,本文从纵向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和四川省2007-201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导向型的DEA模型(BCC),对全国和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在多数年份中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率与全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2013年和2015年四川省农业保险补贴投入存在过剩现象,而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保费补贴无效主要是由于制度因素。
再者,本文从横向视角出发,基于四川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模型(BCC),对各地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估。又按效率的高低将21个地级市划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反映出各地区差异,再结合政府补贴资金赔付率,探究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原因。研究发现:四川省大多数地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是无效的,且各市的综合效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而导致综合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以成都和攀枝花为代表的第一类地级市,其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全部有效;以德阳和自贡为代表的第二类地级市,其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以绵阳和宜宾为代表的第三类地级市,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较低。对于第三类地级市,政府补贴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有大量资金被保险公司赚取;而对于第二类地级市,政府补贴资金也没有全部用于农业保险赔付支出,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最后,本文对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证对比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首先,本文在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之前,根据理论基础相关分析,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逻辑模型,系统地阐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原理和目的,并根据此模型,选取了农业保险补贴额、补贴比例等数据用以衡量农业保险补贴投入,选取了农户人均纯收入、保险赔付额、农险深度、农险密度等数据用以衡量农业保险补贴产出效果。
其次,本文从纵向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和四川省2007-201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导向型的DEA模型(BCC),对全国和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研究发现,在多数年份中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效率与全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2013年和2015年四川省农业保险补贴投入存在过剩现象,而2009年、2011年及2014年保费补贴无效主要是由于制度因素。
再者,本文从横向视角出发,基于四川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产出导向的DEA模型(BCC),对各地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评估。又按效率的高低将21个地级市划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反映出各地区差异,再结合政府补贴资金赔付率,探究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效率的原因。研究发现:四川省大多数地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是无效的,且各市的综合效率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而导致综合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以成都和攀枝花为代表的第一类地级市,其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全部有效;以德阳和自贡为代表的第二类地级市,其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以绵阳和宜宾为代表的第三类地级市,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均较低。对于第三类地级市,政府补贴资金没有全部用于农业保险赔付支出,有大量资金被保险公司赚取;而对于第二类地级市,政府补贴资金也没有全部用于农业保险赔付支出,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最后,本文对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证对比分析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