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社会公正感研究——基于对山东省Q市N居委的调查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l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日益深入的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结构转型,给我国社会的公正问题带来了新的考验。社会公正已经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公正感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公正状况的内心评价和反映,是社会公正与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有重要的影响。  公正感建立在公正观之上,又重塑了公正观的内容与结构。社会公正观的构成受到三个因素影响,分别是:知识结构、利益状况和信息接收水平。知识结构为政治社会化和社会常识教育所塑造,为公正观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官方主流价值体系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在社会成员的知识结构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利益状况是公正观的内部强化条件。由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检查,它不能为公正观增加新的内容,但可以改变公正观各个标准的注意力分布。对外部信息的接收能够引起公正感的波动,并决定它的波动水平,进而影响公正观的塑造。社会公正感的体现具有条件性。在不同的外部因素诱导下,它会表现出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取向。对同类但细节不同的问题的差别反应并非自相矛盾的,而是情境诱导的结果。外部刺激通过信息和情绪影响社会成员,强烈的负面情绪可以影响社会成员做出新的判断时的取向和归因。  负向社会公正感会使个体寻求自力补偿,通过成本折抵、成本转嫁等方式,弥补自身遭到的损失和负面情绪。政府通过输入、输出、程序三类因素影响社会公正感,由于输入渠道有限而不畅,公正感落差不易从体制内获得补偿,转而寻求自我平衡。自我平衡机制包括了利益补偿式、意见表达式、情绪宣泄式。  公正感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理性层次(或称道德层次),功利层次(或称自利层次),情绪层次(或称情感层次)。由于三个层次的反应是互相独立的,所以三者之间价值取向和时间过程上的不一致,导致了社会成员公正感复杂多样的表现。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列强侵略,战争四起,文明衰弱,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人为了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进行了一次次的民族自救运动,旨在使国家强大,民族复兴,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先秦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根源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于人的深切认知和关怀,着力解决个人与社会如何和谐相处这个永恒的哲学问题,因此对于当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