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小小的名字首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中的《钱塘苏小歌》,自此,由唐至清关于苏小小的记载不断见诸各种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数量庞大,体裁多样,其中有些作品所讲述的苏小小故事更为后世所传唱,钱塘苏小小的美名随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记住。本文即通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众多有关苏小小的文学作品,对其身世进行考辨,按照体裁分类,从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两个维度对苏小小形象流变进行研究,并分析每一阶段苏小小形象变化背后的文化意蕴与创作心理。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及学界的研究现状逐一作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对苏小小的身世进行考辨。首先依据余霞《苏小小考》的证据、观点,并据笔者搜集到的其他史料,从而对苏小小的身世问题进行考辨。第二节将笔者所搜集整理的所有关于苏小小的文学作品的文本留存状况做一简要概述。第二章重点探讨了抒情文学(即诗、词、散曲)中的苏小小形象流变。继《钱塘苏小歌》之后,苏小小在抒情文学中被不断书写,主要表现为对其钱塘名妓身份、才华美貌、多情性格的书写。这样的书写又分别体现了三种文人心理:恋妓情结,美人效应,知己情怀。第三章重点探讨了叙事文学(主要是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中的苏小小形象流变。因叙事文学在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等方面的优势,苏小小形象比抒情文学中更为丰满。宋代的“钱塘梦”故事中苏小小是一个痴情的幽魂,其言谈中表现出北宋末年求“隐”的道教思想;明代的“箕仙”故事中她又成为了神秘而诗才不凡的箕仙,这与明代道教扶箕之术的发展流行有密切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故事又沿着各自的方向同时流传着;最后,白话小说《西泠韵迹》又以一个全新的故事详细讲述了苏小小短暂而丰美的人生,使其形象更立体丰满。而这个苏小小形象表现了清初士人对晚明思想的承续,也是清初遗民心理的折射。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对苏小小形象流变过程作总体的简要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