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调节AQP2效应与其改善微炎症状态(热瘀)的关系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g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清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由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异常所导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M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使疾病逐渐进展,到DM后期,人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并最终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等多种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改变,甚至多种脏器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已经逐渐成为糖尿病终末期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近来有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存在微炎症反应状态(Micro inflammatory state)[2],是一种先天免疫和低度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过程。Pick等[3]的研究认为DM是一种低度炎症和自然免疫性疾病,并且提出了T2DM存在着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时相反应假说。所谓“微炎症状态”有别于病原微生物等引起的感染,也不同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SIRS是指患病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微生物、内毒素、化学物质、免疫复合物、补体等)刺激而引起的,以促炎症因子的释放为中心的炎性反应,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血液循环充盈水平减低、炎性因子持续的升高,该反应能够促进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近期以来炎性细胞因子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长期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DN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可引起DN的进展及恶化,可同时促进心血管病变、营养不良、神经变性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是影响DM患者病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DN微炎症状态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M病程日久,炎症因子持续升高,患者体内往往会存在血瘀的现象,面色常黎黑晦暗,舌质呈暗紫色。可依据凉血活血法的原则来辨治糖尿病,以改善DM患者机体的微炎症状态。地黄(Rehmannia Root)为玄参科植物,是一味传统中药,常用其块根,主产于河南、怀庆等地,作为“凉血活血”的代表药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关于其药性文中介绍到:“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集聚,除痹,生者尤良”。现代研究证实,地黄可以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对于DM具有良好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地黄对微炎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效应机制,我们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破坏胰岛细胞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丹参、地黄、格列本脲灌胃治疗,每日一次,连续60日。应用血糖仪动态监测血糖,ELLSA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病理学等研究手段以观察地黄对血糖及糖尿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效果,探讨地黄对糖尿病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同时研究了地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AQP2表达的调节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实验一:地黄对于糖尿病大鼠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目的:1、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糖尿病时存在微炎症状态,研究地黄对微炎症状态是否存在改善作用。3、研究地黄对于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组织损伤有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40mg/kg)。造模成功的大鼠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西药组、丹参组、地黄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精神、毛发、四肢活动等基本状态,定期检测大鼠血糖、尿糖确认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完成了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地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减少大鼠血清中TNF-α、Hs-CRP、IL-6含量;肾脏组织HE染色可以看到,正常组大鼠的肾小球结构清晰,基底膜完整,肾脏间质未见到炎细胞浸润;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可见肾小球肥大,球内红细胞淤积,系膜区增宽,同时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脱落现象,呈空泡样变性;地黄组大鼠肾小球内可见微量红细胞淤积,未见上皮细胞脱落,间质中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1.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地黄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并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微炎性状态。3.地黄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程度。实验二:“凉血活血”药地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通过地黄对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AQP2表达的调节,探讨地黄“凉血活血”的本质。方法:造模及分组方法同上。用Western blot检测方法分析各组大鼠肾组织AQP2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AQP2的表达情况。结果:AQP2表达显示:在肾组织中,地黄组较模型组比较AQP2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水通道蛋白AQP2具有下调作用。小结1、证实了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尿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2、地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3、凉血活血药地黄可以降低血液中TNF-α、Hs-CRP、IL-6因子的含量,有效改善糖尿病的微炎症状态。4、地黄对于糖尿病造成的肾组织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5、地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水通道蛋白AQP2具有下调作用,可以降低大鼠尿液AQP2浓度,可能为“活血”的现代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它是继肿瘤、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
维生素作为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生理作用和营养功能各异的化学物.因此,在饲料中是否加入维生素、维生素含量是否达标、对动物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很大影
目的:观察乌灵菌粉对急性期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功能、神经元及髓鞘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乌灵菌粉与神经递质GABA的关系变化。  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实验。实验一:评估不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