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行政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与“中国特色”现代国家制度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近期目标则是建立责任政府以消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危机,建立“中国模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意识形态斗争。2008年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指明了中国政府从2008年启动第六次行政改革至2020年的行政改革目标、内容和具体路径,是中国新世纪行政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在中国行政改革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力量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力”、“政策主导型”政治体制改革的拉力,以及“东西方发展模式之争的张力”;中国行政改革的阻碍性因素包括“新旧行政价值的冲突”、“既得利益集团对行政改革的阻碍”,以及“中国特色行政改革模式”理论构建及指导实践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国行政改革的推动力量和阻碍力量的互动或转化,将成为影响中国行政改革走向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重大的行政改革,中国已经确立了新的行政价值,并使之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基础:一是服务导向行政价值的确立,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引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二是绩效导向行政价值的确立,主要涉及机构改革中的绩效要求;三是分权导向行政价值的确立,但分权与中央集权体制不能产生冲突,无论行政改革如何进行,中央权威必须得到保证;四是“中国特色”导向行政价值的确立,强调以良好的政策来获得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信任和广泛支持。当前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模式指向是“服务型政府”,其概念提出和具体实施受到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政府职能结构重心位移理论”等理论的直接影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中国特色”性质。但社会形态与政府形态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决定“服务型政府”政府只能在后现代社会形态下构建。当前正处于现代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中国政府职能结构仍应以社会管理职能为中心,只能在理念创新和工具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而很难建立起系统的“服务型政府”形态。中韩在行政改革方面存在众多差异,其社会制度和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完全不同,但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若干具体措施方面存在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韩国对中国的借鉴主要体现在措施工具方面,中国对韩国的启示则主要体现在理念设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