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评价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临床疗效,探寻此种方法在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和临床策略。方法本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42例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患侧椎间孔镜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7岁,入院前均存在明显腰腿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对所有病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进行目测视觉类比评分(VAS)及功能指数评分(ODI),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患者初期临床疗效。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疗效变化情况,以P<0.05为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所收集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操作时间75分钟,平均卧床时间7.5小时,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0天。其中2例患者由于通讯障碍失访,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2±2.3个月。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为7.9±0.8,2.3±0.5,2.1±0.6,1.9±0.4,ODI评分分别为66.7±4.2,17.9±1.8,14.1±1.4,10.7±1.1,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及ODI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cNab评分:优33例,良4例,中3例,优良率为92.5%。结论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技术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其初期临床疗效确切稳定,术后各时间点临床疗效无差别,适合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