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世纪之交时,随着乡村黑恶势力“东南西北中五霸天”被广泛报道,我国存在着乡村黑恶势力的现象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其具有的危害性、影响性、破坏性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因此,在2006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开展了关于“打黑除恶”的专项整治活动。以此为基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由此,将从前的“打黑除恶”行动升级为“扫黑除恶”行动。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然而在我国部分乡村存在着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拉拢腐蚀基层干部、占用集体资源等现象,严重影响脱贫扶贫工作的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阻碍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铲除我国乡村黑恶势力及其滋生的土壤势在必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乡村黑恶势力的生成逻辑问题。为了彻底扫除我国乡村黑恶势力及打击其背后的“保护伞”,研究我国乡村黑恶势力的生成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个案研究法和多案例比较分析法进行案例实证研究。通过对大量的文献梳理、总结、归纳,提出我国乡村黑恶势力生成逻辑的研究假设,将社会有机体视作一个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每个子系统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依次为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维持功能,部分功能的发挥对整体功能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经济系统中的研究假设包括:经济利益的驱动、基层官员的腐败、乡村的“空心化”;政治系统中的研究假设包括:国家对农村控制能力减弱,农村基层政权弱化、公共权力的异化——“养黑”与“容黑”、政治精英的“红黑转变”;社会系统中的研究假设包括:乡村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社会管控能力弱化;文化系统中的研究假设包括:宗族文化、帮会文化的影响,暴力文化、拜金文化的侵蚀。因此,笔者尝试建构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及“AGIL”模型,用来分析研究案例,验证研究假设。经验证,上述研究假设均成立。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治理启示,指出本文的不足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