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真实、及时、完整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根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只有进行环境信息的公开,才能有效的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从可能影响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利益相关者着手,探讨如何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由于国外政府信息公开实践方面的起步较早,国外学者对信息公开的研究也较为系统和成熟,并提出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如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当前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我国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应的制度建设也还不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由于具体国情和政治体制的不同,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具体而言,当前在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制度机制不健全、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等,那么是哪些因素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产生了影响?如何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之后,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先从理论层面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甄别。在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影响因素具体的实证研究中,选取了2013—2016年《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报告中所提到的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从政府能力、企业压力、公民意识、环境特征等方面研究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影响,通过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运用STATA软件进行面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结果发现,环境规制的强度、第二产业状况、外商投资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环境污染程度、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等与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程度显著相关,而政府规模、规模企业数量、受教育程度、信息化程度等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对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结果,探索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方向,结合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环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中国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程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