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和深度渗透,用户在享受便利和体验分享快乐的同时也饱受信息过载和过度曝光的困扰。社交媒体倦怠情绪正在蔓延,越来越多的用户由主动、积极地使用转向被动、消极地使用,传统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已不足以准确地刻画社交媒体等一类享乐型信息系统用户的倦怠情绪与消极使用行为。基于此,本文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关于信息过载、社交媒体用户倦怠情绪、消极使用行为和微信用户使用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借鉴心理学、医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对疲劳、职业倦怠、员工消极行为的研究成果,对社交媒体消极行为进行了初步细分后,聚焦信息过载背景下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情绪及消极使用行为,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和基于问卷调查的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探究。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几个阶段,构建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及消极使用行为模型。结果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信息过载、服务过载、社交过载、系统质量)和用户个人因素(隐私忧虑、平台价值认知、社会比较、感知成本、自制力、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知、沉浸体验)共同作用于用户的倦怠情绪(情绪耗尽、个人成就感低、焦虑不安),并进一步引发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不同强度、来源的用户倦怠情绪所导致的使用行为的消极程度也存在差异。同时,外部环境也会对个人认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倦怠情绪和消极使用行为。其次,对质性研究阶段构建的“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及消极使用行为模型”中的部分变量间的关系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量化研究,以深入细致地揭示信息过载、社交过载、服务过载与社交媒体倦怠及潜水、屏蔽、忽略、退出四种消极使用行为间的影响显著性和强弱关系。根据理论推理建立研究模型,共提出9个研究假设。以微信平台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共收集451份问卷,使用SPSS22.0和AMOS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假设检验及模型适配度分析等,有效地验证了模型适用性及研究假设。结果显示,信息过载对微信用户倦怠情绪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交过载和服务过载,同时,倦怠情绪也进一步引发了用户的潜水行为、屏蔽行为、忽略行为和退出行为,且对四种不同消极程度的使用行为影响强度也略有差异。本研究通过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反面寻找新的解释变量,构建新的理论,更好地揭示和解释了信息过载背景下用户倦怠情绪和消极使用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及其相互影响的一般规律,对IS持续使用理论体系进行了扩展和补充。同时,研究成果对有的放矢地给予用户以心理疏导和干预,促进社交媒体商业生态中各利益主体的用户保持从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