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主导成分探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est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8年开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拉开帷幕,逐渐拓宽并深入的改革进程一直持续到现在。中国商业银行在历经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随着经济的深度开放而日益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2007年发端于华尔街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仍余波未平,而自危机以来一直以出色的表现引起全球银行业关注的中国商业银行,却在2012年以来陷入了不良贷款加速累积的漩涡。评估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成分并分析主导成分变化的背景原因,从而考量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和宏观经济波动对其效率增长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指明方向,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在2007—2015年的财务数据,在DEA效率测评方法的框架下,运用ERBDDM(Enhanced Russell-based Directional Distance Measure)模型测算了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L(Global Mulmquist-Luenburger)指数测算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包括传统的按技术角度分解和创新性的按产出角度分解的两种方法。在不良贷款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关注类贷款对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本论文还创新性的提出了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值的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在应用到对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具体含义,弥补了现有文献在内涵分析中的不足。通过将实证结果按照样本银行总体层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组层面以及单个银行层面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导成分分别是贷款增速和利润增速的提升,表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其规模和垄断地位上更具优势,而股份制银行在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上更具优势;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第三,不良贷款问题是拖累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退步的主导成分;第四,技术进步是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导成分,技术进步值的变化主要体现国内外经济波动和相应的宏观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后,由政府主导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改善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政府管理层应坚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重视宏观审慎管理和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为商业银行转型提供必要政策支持,以发挥商业银行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信贷资质审查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应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根据自身优势所在积极开拓具有特色的新业务,积极运用新技术进行服务升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是飞速的,作为经济风向标的金融业在这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作为金融业的两大支柱: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与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近年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
目的通过对肠梗阻的CT影像分析,了解其CT影像学特征,评价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6月四川省蓬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经CT诊断的肠梗阻患者的病
本文运用普特南的双层博弈理论,分别从国外、国内两个层次分析美国批准IMF改革方案。根据双层博弈理论,美国通过IMF2010改革方案过程可以大致分国际层次和国内层次;国际博弈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我国农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需求,农村信
经济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日趋严重,因此国家和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某些地区进行了退耕还林的专项规划。本文对专项规划实施以来所做出的成果和出现的
当前,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数据挖掘作为当前在各个领域应用最多的数据分析技术,为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处理提供了可能。因此,本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