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棉花根区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地上部关系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膜下滴灌棉花根区土壤水分变化对棉花根系生长特性及与地上部的关系,揭示膜下滴灌节水高产的生理机理,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关系为中心的农田水分调控,该试验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展了棉花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生长及地上部调控的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膜下不同滴灌量条件下根区水分变化不同.调亏滴灌量条件下0-40cm土层内,相对田间持水率在50%以下,远远不能满足棉花正常生长所需水分的要求.随着滴水时间的推迟,田间相对持水率逐渐降低,调亏滴灌在下一次滴水前,根区水分已远远低于棉花正常生长所需水分临界水平下限,棉株生长受到较严重的干旱胁迫;充分滴灌在下一次滴水前,根区水分还维持在棉花正常生长所需水分临界水平的上限,造成棉田积水和水分的浪费;常规滴灌量滴水周期适中,在下一次滴水前,根区水分仍保持在临界水平下限以上,可以满足棉花根系正常生长的需要.2.膜下滴灌根区水分可调节棉花根系生长.调亏滴灌棉花根量最低,充分滴灌与常规滴灌相比根量无明显差异.3.膜下滴灌根区水分对棉株生理特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各处理上部根系活力表现均较高.常规滴灌量处理根系活力在生育后期高于充分滴灌量和调亏滴灌量处理,且深层根系活力所占比例较高.4.膜下滴灌根区水分对棉花地上、地下部协调性的影响很大.充分滴灌量条件下单位面积根系总量、总生物学产量在各生育时期均高于常规滴灌量和调亏滴灌量处理.5.膜下滴灌根区水分对棉花产量结构调节效应明显.6.膜下滴灌不同根区水分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不同.7.膜下滴灌根区水分对不同棉花品种具有不同的调节效应.8、不同灌溉方式棉花根系分布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不同.
其他文献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作物之一。玉米淀粉是人类淀粉的主要来源,淀粉是玉米籽粒中的主要积累物质,占籽粒总重的70%左右。淀粉是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中。普通玉米淀粉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体,两者所占的比重大约分别为28%和72%。直链淀粉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玉米淀粉。直链淀粉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已发展到了30 多个领域。 然而普通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在22%~2
小豆起源于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研究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小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进一步明确小豆的起源、进化、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应用RAPD分子标记并结合植株形态性状特征鉴定,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越南6国的小豆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筛选出27条RAPD随机引物,检测到285条带,有261条具有多态性(占92.98%),三个类型小豆都有其自身特征
本文以生产上广泛利用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育、且系谱明确的9个P群自交系,系统地研究了P群自交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光周期敏感反应等生物学特性;以这9个P群自交系、我国8个温带骨干系、5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为基本材料,按NCⅡ遗传交配设计,在春、夏两个生态环境下,系统地研究了P群自交系与我国温带骨干系和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杂种优势表现及杂交种的光周期敏感特性。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crassa)是子囊菌门(Ascomycoy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球壳亚纲(Sordariomycetidae),粪壳目(Sordariales),粪壳科(Sordariaceae),脉孢菌属(Neurospor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