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子是种子植物生活史的起点,也是生活史的终点。种子的生产、散布和萌发所构成的种子阶段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环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重要的地带性植被,在长江流域广泛分布。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是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种之一,在其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维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常绿阔叶林生境片段化和森林衰退的背景下,优势种栲树能否正常更新直接影响到其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选取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及其优势种栲树为对象,从群落水平研究常绿阔叶林种子雨组成年际差异和种子性状变异;从种群水平上研究建群种栲树的种子雨时空格局、种子性状、种子萌发特性、种子命运和散布后空间格局,以探讨常绿阔叶林物种共存和优势种的种群更新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群落中成熟种子产量为117.48颗/m2 a-1,存在较大的季节差异和年际差异;共收集到木本植物种子24种,物种组成与样地内木本植物组成相似性较低(SI=0.32);测量种子性状的16个物种的种子重量范围为0.0096~1.58 g,大小变异为3个数量级;不同生活型和种子散布方式的物种其种子重量具有显著差异。2.栲树种子雨时间格局年际间较为稳定,种子雨始于每年10月初,止于12月下旬,高峰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种子总产量年际间有显著差异,成熟种子产量年际间则比较稳定,3年成熟种子密度分别为48.24颗/m2,51.78颗/m2和43.83颗/m2;栲树种子雨的空间分布格局年际间没有显著差异。3.栲树种子重量年际变化范围为0.484~0.589 g,年际间有显著差异;地表种子库中的种子与种子雨中种子重量没有显著差异,啮齿动物对栲树种子大小的选择性较低;栲树种子室内平均萌发率达到76%,种子重量对种子萌发具有显著影响,中等重量的种子萌发率最高。4.栲树种子主要的致死因子为败育和啮齿动物啃食,萌发季前大约只有种子总产量的3.36%~7.92%的种子得以幸存,而最终能够萌发出土转化成幼苗的种子占总产量的2.46%~3.70%;栲树种子散布后的空间分布格局为与成年个体位置相关的聚集分布,啮齿动物对其的二次散布效果较差,并不能有效改变栲树种子的空间分布格局;新生栲树幼苗的密度为5.80~7.04棵/m2,空间格局与种子雨相似,聚集地分布在成年个体周围;成年个体树冠周围的幼苗显著多于树冠外的幼苗,但都对种群更新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