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巢湖、太湖以及三峡库区等地相继大面积暴发藻华,且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磷被认为是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水华爆发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是水华研究的重点。不同的磷质量浓度,将会导致藻类的生长、相关酶的合成以及体内磷的聚合物都有所不同。本文选取了几种典型藻种包括绿藻(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硅藻(小环藻和针杆藻)以及蓝藻(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磷浓度条件下,考察典型藻种的生长及动力学特征;分析其对磷的吸收利用和储存规律,探讨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的变化,以明晰不同藻种对磷的利用特性,为进一步揭示藻类水华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在0.1、0.2、0.5、1.0、2.0、4.0、8.0 mg/L磷浓度梯度下,绿藻、蓝藻随着浓度的增大,藻密度和比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并且在浓度大于1.0 mg/L时藻密度和?显著高于浓度小于1.0 mg/L时的藻密度和?。相比较而言,在相同磷浓度梯度下,硅藻的生长随浓度的变化不大。用Logistic生长方程描述五种藻的生长曲线且拟合度较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五种藻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球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针杆藻。利用Monod方程计算得到斜生栅藻的最大生长速率(max?)和半饱和常数(sK)分别为0.332 d-1、0.086 mg/L;小球藻的max?和sK分别为0.386 d-1、0.063 mg/L;小环藻的max?和sK分别为0.171d-1、0.007 mg/L;针杆藻的max?和sK分别为0.097 d-1、0.025 mg/L;铜绿微囊藻的max?和sK分别为0.263 d-1、0.045mg/L。通过比较可知:绿藻和蓝藻的max?大于硅藻,而sK小于硅藻。(2)在各个浓度梯度下,斜生栅、小球藻和小环藻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机磷酸盐逐渐减少,铜绿微囊藻则是在生长初期培养液中的磷酸盐浓度急剧下降,而针杆培养液磷酸盐浓度下降不明显。通过对藻类多聚磷酸体的观察,蓝藻绿藻可以转化利用多聚磷酸体,硅藻对多聚磷酸体的转化利用比较缓慢。(3)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倒数跟磷浓度呈正相关性。无磷条件下斜生栅藻,小球藻,小环藻,针杆藻,铜绿微囊藻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倒数(单位:108 cells/(U×mL))分别为2.13、3.68、0.163、0.13、1.02,从而五种藻对有机磷的利用潜能从小到大依次为:小球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小环藻、针杆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