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民艺由于植根、生长于传统农业社会,在进入当代工业社会后,处处显示出与当代社会的格格不入而举步维艰甚至岌岌可危。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抢救与保护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然而当前对民艺的抢救、保护还仅限于其外在静止形态——民艺品的层面,而未能真正提高民艺自身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使其具备在当代社会生长的持续能力。民艺的精华必须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单纯保存下民艺品,不是长久之计。民艺必须在社会转型的情况下,自身也相时而动,依托现代产品形式,融合现代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创造性转化”不是简单的商品化,而是实现民艺的精华与当代产品的巧妙结合,借当代产品之形,寄传统民艺之神,从而使民艺借助新的载体传承延续,也使我国当代的产品提升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使双方相得益彰。 民艺的商品化在古代就已经开始,而进入当代,其商品化愈演愈烈,商品化与真实性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界的关注。当前民艺的商品化主要是作为旅游纪念品进入旅游市场,然而进入旅游市场的民艺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否则会给民艺带来“灭顶之灾”。本文因此提出“民艺型旅游纪念品”这一概念,纠正当前民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误区及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的简单商品化,而提倡依托旅游纪念品进行民艺的创造性转化,使旅游纪念品成为富于民艺特色的新型民艺载体,从而既有效地避免旅游市场对民艺所造成的直接冲击,又为民艺在当代社会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文章首先介绍了学界对民艺认识的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理论。继而分析了民艺之民俗特质、艺术特质、精神特质及其重要的存在意义,旨在说明在当代社会中保留民艺的重要性;之后指出了民艺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旨在说明民艺必须在当代社会中寻求新的出路——进行创造性转化;后又分析了民艺在当代社会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以及一些初步的尝试,旨在说明民艺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可行性。 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当前民艺商品化问题的有关分歧以及日本“造乡运动”的成功案例,继而列举了我国当前进入旅游市场的民艺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艺型旅游纪念品”的概念,来纠正当前民艺商品化开发的错误理念,提出通过创造性转化这一方式来进行民艺开发,从而有效地增强民艺融入当代生活的能力,最终实现当代社会中民艺动态的保护、传承。 文章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依托旅游纪念品进行民艺创造性转化、开发民艺型旅游纪念品的对策问题。从分析游客购物心理入手,从地域风格、手工特色、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