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嗯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设计及合成的研究。
各类抗生素与抗菌剂的耐药菌迅速发展,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寻找创新结构抗生素是当今医药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噁唑烷酮(oxazolidinones)是近年来合成抗菌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利奈唑酮(Linezolid)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中首个上市的产品,可以有效抑制各种G<+>菌,并具有与目前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均不存在交叉耐药性等突出优点。我们的目标是发现更多、更高生物活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嗯唑烷酮类新化合物,为了避免盲目合成,在综述文献对其构效研究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3D-QSAR进行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排除从理论上根本不可能有活性的结构和活性很低的结构,以期达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研究成本、缩短新药开发周期的目的。
本文用比较分子力场(Comparative Molecular Field Analysis,CoMFA)分析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应用到这类新抗菌药的分子设计中,对(S)-N-3-芳基-5取代噁唑烷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模型,研究表明CoMFA要比CoMSIA所得到的模型的预测能力强,该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681,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91,F=266.98,标准偏差SE=0.054,立体能与静电能之比为0.542/0.458。模型给出的提示是:噁唑烷酮环的5-位所连接的S构型的碳原子上,连接电负性大和体积大的取代基有利于活性的提高。据此结果,我们在对其关键中间体做了工艺上的改进后,经过取代、还原、酰化、缩合、酯化、取代、氨解六步中间反应,合成了2个新的类似物,(S)-N-[[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磺酰甲胺和(S)-N-[[3-[3-氟-4-吗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乙氧羰甲基胺,它们的结构经<1>H-NMR,IR,MS做了初步确证。用13种G<+>菌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其MIC是利奈唑酮的1/2-1/4,用所得模型对其活性进行验证,结果虽与实验值有些偏差,但却能够为嗯唑烷酮类新化合物合成提供思路和理论指导,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