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区域产业经济。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共同发展使区域产业的完善成为当前一些学者们共同探讨的课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我国有着众多的人口和幅员辽阔的地域等因素,形成的区域产业空间格局千差万别,加之近年来我国各种区域问题又在不断涌现,由此导致我国区域发展的差距日益增大,各个区域的非均衡发展也日益突出。因此,优化我国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产业政策的完善是缩小我国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差异的最有效工具。但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在区域产业政策上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相关理论体系,并且相关的实践经验也少之又少。现阶段我国的区域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大都以目的作为导向,大多的政策制定都是政策的事后解释性说明,而政策的事前指导功能严重缺失。因此政策的有效性评价在完善我国区域产业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鉴于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一些学者有关区域产业政策的研究甚少,而可以借鉴的相关国际经验又不多,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迫切需求相关区域产业政策方针制定的理论指导。因此,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理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过程,其次又深入剖析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评价过程,并试图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区域产业政策的综合评价框架。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国制定、实施和评价相关的区域产业政策。面对我国政策评价方面有效工具的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政策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利用双重差分DID的方法来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相关理论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进而对完善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首先,为确保政策能够有效传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明确各自分工,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中不能拥有垄断权;其次,建立完善的制度评价体系和制度监督体系,实现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再次,有效避免同级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合理利用资源;最后,加快发展各个地区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步伐,提高薄弱产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