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腹腔直肠癌根治术中对于肠系膜下动脉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手术入路,探讨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意义以及头侧中间联合入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中的应用,总结归纳手术要点及难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我中心自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完成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保留左结肠动脉)61例,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不保留左结肠动脉)42例,低位结扎组中采取传统中间入路患者29例,采取头侧中间联合入路患者32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肿瘤病理分期、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短期内死亡。低位结扎组(n=61)和高位结扎组(n=42)患者年龄、性别、BMI、ASA评分、肿瘤大小及肿瘤距肛缘距离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位结扎组清扫淋巴结16.08±6.77枚,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4.18±1.69枚,低位结扎组清扫淋巴结15.47±7.23枚,清扫4.31±1.74枚,高位结扎组根部淋巴结阳性率为9.5%(4/42),低位结扎组根部淋巴结阳性为4.9%(3/61);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位结扎组有4例(9.5%)术中出现残端缺血性改变导致追加切除部分结肠,显著多余低位结扎组0例(P=0.025<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相比术后吻合口瘘及术后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低位结扎组中,传统中间入路组(n=29)和头侧中间入路组(n=32)患者年龄、性别、BM、ASA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单独计算打开系膜至离断血管并完成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所用的时间,传统入路下用时16.17±1.93min,头侧中间入路用时17.19±2.7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总数无统计学差异,头侧中间入路组清扫No.253组淋巴结3.31±1.2,显著多于传统中间入路组1.93±1.2(P<0.05)。两组在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总天数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远期并发症及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保留左结肠动脉可以获得与高位结扎同样的淋巴清扫效果,且不会显著延长手术时间,更有利于吻合口的血液灌注;头侧中间联合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该入路对保留左结肠动脉及进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的充分廓清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