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体位和气腹对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评价SVV监测腹腔镜手术患者头低截石位时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体重指数20㎏/㎡~25㎏/㎡,ASAⅠ或Ⅱ级。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在30分钟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8ml/kg,补充术前因禁饮禁食、胃肠道准备等因素导致的体液丢失。同时吸氧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FloTrac流量传感器与Vigileo监测仪相连,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博量(SV)、每搏量指数(SVI)和每搏变异度(SVV)等参数,同时使用Philips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有创血压(ABP)。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顺式阿曲库胺0.15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8ml/kg,吸呼比1:2,并调节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维持在35~45mmHg。吸入七氟醚并维持呼气末浓度2%~3%,根据情况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mg/kg,维持T4/T1为0。麻醉诱导后待所有参数稳定后,采集数据,于麻醉诱导完成后调整患者体位至截石位,建立气腹,再调整患者体位至头低足高15°,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500ml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ΔCI≥15%为扩容有效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绘制SVV判断容量变化的受试者作用特征(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及95%的可信区间(95%CI)。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T0)、截石位后(T1)、气腹后(T2)、容量负荷前(T3)、容量负荷后(T4)、撤气腹(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和每搏量变异(SVV)值。结果:体位改变前后(T0与T1比较,T2与T3比较)SVV无明显变化(P>0.05),气腹前后(T1与T2比较)SVV的值由10.75降为9.51(P<0.05)。容量负荷后有反应组26例,无反应组14例。与T3比较,T4时刻MAP、CO、SV、SVI升高,HR、CI、SVV(P<0.05)降低。ΔSVV与ΔCI无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13(P>0.05)。受试者作用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示:SVV监测血容量变化的阈值为9.2时,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50%,曲线下面积(AUC)为0.567,(95%可信区间为0.378~0.757)。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SVV预测患者血容量变化的准确性会下降,可能与气腹状态下腹内压改变引起的胸腔内压的变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