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聚烯烃之一,聚丙烯(PP)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家电、食品包装、汽车和建筑材料等诸多领域。然而,PP的极限氧指数(LOI)仅有17-18%,属于易燃材料且在燃烧过程中大量释放有毒烟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对PP进行阻燃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固体笼状双环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热稳定好、热释放速率低、使用加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使用最广泛的聚烯烃之一,聚丙烯(PP)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家电、食品包装、汽车和建筑材料等诸多领域。然而,PP的极限氧指数(LOI)仅有17-18%,属于易燃材料且在燃烧过程中大量释放有毒烟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对PP进行阻燃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的固体笼状双环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热稳定好、热释放速率低、使用加工便捷等优点,然后将其或其聚合物与市售的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碱式碳酸镁组成了新型三元协效复合阻燃体系,用于PP体系的阻燃,并详细研究了各组分含量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协同阻燃的机理。本论文第二章首先以季戊四醇(PER)、氧氯化磷和丙烯酰氯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1-氧-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4-丙烯酸酯(PEPAA),采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微型量热仪(MCC)对其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PAA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适于对聚丙烯材料的加工阻燃。又将PEPAA与APP、碱式碳酸镁复配用于阻燃PP,制备了新型三元协效复合阻燃剂,主要探究PEPAA含量对阻燃效能的影响以及有机磷阻燃剂和无机纳米阻燃剂的协同作用。采用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垂直燃烧仪(UL-94)、极限氧指数仪(LOI)和锥形量热仪(CONE)等表征方法对该复合聚丙烯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EPAA阻燃剂的复合材料其LOI值均大于27.0%,属于难燃材料,其中当PEPAA为25 wt%,其LOI值更是高达37.6%,UL-94达到V-0等级,综合性能最佳。另外发现PEPAA阻燃剂的加入能够大幅度降低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和总释放热(THR),改善PP的熔融滴落现象,并能有效降低PP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释放速率及总量,其中最低的总烟释放率仅有3.5 m2,对大幅减少火灾中因烟气窒息导致的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小分子磷酸酯类阻燃剂不稳定、易析出以及与聚合物材料相容性差的问题,本论文第三章研究开发了聚笼状双环磷酸酯(PPEPAA)阻燃剂。首先将PEPAA单体分别与不同比例的碱式碳酸镁、APP进行了原位聚合,选择了其最佳配比;再将其原位聚合物和PP进行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复合材料。从第二章可知,当PEPAA阻燃剂为25 wt%时,其综合性能比最优,因此本章保持PEPAA或PPEPAA的百分比为25wt%,重点探究碱式碳酸镁和APP的比例对PEPAA复合材料和PPEPA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单体PEPAA复合材料和聚合物PPEPAA复合材料对PP性能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采用原位聚合产物制备的复合材料整体比采用单体PEPAA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损失更小,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无机物和聚合物的相容性。保持磷酸酯阻燃剂含量为25 wt%时,APP/碱式碳酸镁的比例对单体PEPAA制备的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影响比较大,随着APP量的增多,其LOI越高,阻燃效果越好,而对原位聚合物制备的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随着低合金钢在许多大型工程结构(压力容器、储罐设备、桥梁等)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进行结构完整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采用一种基于概率统计和最薄弱环节理论的局部法对材料的断裂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估。参数的准确性影响着局部法预测的精度。从高拘束试样得到的断裂韧性值通常是一个保守值,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实际工程结构中的裂纹往往具有不同的几何尺寸(缺口根部半径不同或裂纹深浅不同),从而改变了裂纹末端所处的
高炉喷吹煤粉是缓解焦煤资源短缺、降低焦比和生铁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是世界炼铁技术的发展趋势。高炉喷煤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稳定的工程,需要以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并且有经济效益为前提。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从2004年开始进行高炉喷吹煤粉生产,目前450 m3高炉系统的设备水平较为落后,且与1780 m3高炉系统分开运行,高炉喷煤工艺系统较为混乱。本次研究对两个系统的煤粉储运及配料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并进
不锈钢产能的持续增加,势必带动不锈钢冶炼用镍、铬等原料需求的增长,如何解决后续原料供应问题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我国镍、铬资源均比较匮乏,主要依赖进口,同时不锈钢废钢资源也极为有限,因此,如何解决今后高速增长的不锈钢生产原料的保供和供应,将是今后国内不锈钢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得益于不锈钢冶炼设备的不断多样化和冶炼工艺的持续进步,各种含镍、含铬矿物原料均可以尝试作为冶炼不锈钢的原材料,因此,不锈钢
在合金凝固过程中,由于外加温度梯度的存在,必然会形成一个与凝固区间相对应的液固两相共存的区域,称之为糊状区。糊状区是合金凝固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凝固区间,已有的研究表明糊状区内凝固组织的形成和演化将影响到后续凝固组织的形态、尺寸、成分分布、析出相等特征,进而影响到材料的最终性能。强磁场作为一种非接触可控的高能物理场,能有效控制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熔体流动和溶质迁移及再分配。因此,本文以Al-18at%
机械活化因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灵活的机械力来改变矿物的物化性质,而备受矿冶工作者的关注。相关学者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硫化矿机械活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于黄铁矿机械化学活化和毒砂机械活化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以黄铁矿和毒砂纯矿物为实验原料,行星式球磨机作为活化设备,分别进行机械活化,对活化后矿物的物化性质及溶解性分别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黄铁矿机械活化实验结果表明,
生活垃圾成分复杂,经气化催化改质制得的合成气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等污染物,严重制约了合成气的进一步应用。高效脱除合成气中H2S,对于促进生活垃圾气化催化改质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拓展垃圾气化应用途径,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基于此,本论文制备了不同类型的脱硫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脱除H2S的基础研究,明确了合理脱硫剂有效组元及合理配比,获得如下结论:(1)以A型分子筛作为载体,ZnO为活性组分,CuO为
研究表明,交流磁场处理熔体影响其形核过程,从而调控凝固行为,改善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有关熔体研究的结果也表明,熔体的形核过程受熔体内部的短程有序结构影响,由于合金熔体大多处于高温状态,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直接地观察与检测十分困难,然而很好地检测合金熔体内部的短程有序结构变化,才能够从本质和机理上理解熔体的形核过程。与熔体结构密切相关的热电势能够表征熔体内部的结构变化,揭示形核过程。解析交流磁场影响铅锡
近年来,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要求日益迫切,国家也因此出台了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一切所形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都落在生产型企业身上。诸如炭黑、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需要为高温烟气的处理承担高额成本。由于现有的过滤材料最高工作温度只有200℃左右,因此企业在高温烟尘过滤先必须先进行降温处理,这就提升了生产的成本。尤其以烟尘处理常用的SCR脱硝工艺为例,由于过滤材料耐温性的不足,导致企业必须以牺牲脱硝催化剂使用
热轧无缝钢管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船舶等多个领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钢铁材料。在热轧无缝钢管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管坯成形需要经历加热、高温穿孔、高温轧制、定径等工序。受几何形状制约,热轧无缝钢管并不能像其他类型钢材一样通过控制轧制来细化奥氏体晶粒,导致冷却后的相变组织过于粗大,严重恶化钢管的力学性能。目前细化室温组织的手段只有快速冷却技术及在线常化,但靠这两种方法钢管组织细化的能力有限。因此本课
无磁不锈钢因其具备良好的耐蚀性、无磁性、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在工业上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随着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对钢铁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无磁不锈钢已经不能满足现今使用需求,研发性能更加优异的无磁不锈钢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自主研制的2115-3无磁不锈钢(简称15-3实验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热变形行为、板材热轧实验、热轧板固溶和时效处理等实验研究,探索出了经过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