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DDT,又称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是首个被广泛使用的有机氯农药。DDT在上世纪曾经被大量用于农业和治疗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后来人们发现其具有持久性和环境毒性,因此各国逐渐禁止生产和使用DDT。DDT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通过直接接触和食物链暴露于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大肠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被认为是遗传、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DDT与大肠癌的发展有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具体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pp’-DDT对大肠癌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体外,通过MTT实验,检测p,p’-DDT对大肠癌细胞DLD1细胞存活的影响;Western印迹及RNA干扰技术检测p, p’-DDT对细胞增殖相关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影响;通过检测ROS水平及SOD活性确定p, p’-DDT对DLD1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Dp’-DDT通过氧化应激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和下游靶基因c-Myc和cyclinD1过表达从而促进大肠癌DLD1细胞增殖。第二部分:在体内,通过裸鼠成瘤模型检沏p, p’-DDT对裸鼠大肠癌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肿瘤组织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Ki-67表达变化;通过检测SOD活性和GSH含量确定肿瘤组织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体内,p, p’-DDT也通过氧化应激水平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从而促进大肠癌肿瘤的生长。第三部分:通过细胞聚集实验和结晶紫染色实验检测p, p’-DDT对大肠癌细胞DLD1细胞与细胞间和细胞与基质间粘附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相关粘附因子E-cadherin和CD29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 p’-DDT可能通过下调细胞间粘附因子E-cadherin的表达来抑制细胞间粘附,通过上调细胞与胞外基质粘附因子CD29的表达来增强大肠癌细胞DLD1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综上所述,p, p’-DDT能通过提高大肠癌细胞增殖和改变细胞粘附能力,促进大肠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