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显著推进我国新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迅速增加、水体环境逐渐恶化等,伴随了大菱鲆一些流行性疾病时有发生,尤以细菌性病害表现多发,并已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本项课题选择了养殖大菱鲆比较常见的病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表观学特征、致病作用等主要生物学性状方面的研究。对从河北某大菱鲆养殖场发病(死亡)大菱鲆分离获得的鳗弧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物学性状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系统发育学、病原学意义、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发病(死亡)大菱鲆的鳗弧菌,各菌株具有相同的基本表观生物学指征性状和系统发育特征。通过对健康大菱鲆的回归感染实验,按“科赫法则”进行病原学意义判定,表明分离菌株具有比较强的致病作用,也是构成大菱鲆自然发病(死亡)的原发病原菌。选择从不同大菱鲆养殖场发病(死亡)大菱鲆检出的病原鳗弧菌代表菌株,采用经典的免疫血清学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同源性分析,表明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同源性的明显差异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对不同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供试鳗弧菌的基因相似性在65.3%~100%之间,相互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本研究表明,来源于养殖大菱鲆的鳗弧菌野生菌株,具有比较典型的鳗弧菌生物学性状和系统发育特征,但存在不同的抗原特异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对养殖大菱鲆具有重要的病原学意义。这些,不仅丰富了鳗弧菌的生物学性状内容,也为对鳗弧菌的检验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