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的结构与绩效——基于市场力量假说与效率结构假说的实证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银行业的结构与绩效,对银行业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主要以实证的方式对中国商业银行市场2001年至2008年间市场结构和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本文的主要模型是基于Berger(1995)和Chortareas et al.(2009)的两份文献,使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来验证市场力量学说(包括结构-行为-绩效的SCP假说和相对市场力量的RMP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包括x-效率的ESX假说和规模效率的ESS假说)。为了取得能够用于回归模型的效率变量的直观表示形式,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得到了ESX和ESS变量。同时,为了对银行差异化进行研究,本文还引入了一些可能影响利润率的控制变量,如资产化水平(CPA)、流动性风险(LTA)和银行规模(ASS)。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X-效率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本文用ESX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对其进行回归,从而验证了市场力量假说的一个特例,即平静生活(“quiet-life”)假说。   中国的银行业数据反映出一个明显的x-低效率现象,并且这些年间的X-效率均值有明显的波动。模型的回归结果并没有任何证据完全支持所要验证的四个假设中的一个。市场结构(以集中度HHI形式表示)与效率(以资产回报率ROA表示)之间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在中国结构对效率的负面影响更占主导,因此本文认为降低市场集中度可以提高效率。通过验证平静生活“quiet-life”假说的结果,本文证实在中国存在期望“平静生活”的效果,这个理论对中国银行业x低效率问题做出了一定解释,说明在中国高度集中化的市场中竞争压力的降低必然引起管理效率的降低,管理者没有提高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而只想寻求一种平静的生活。文章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应该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降低市场集中度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实证的方法对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的四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其在中国银行业的适用性同时进行验证,考察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这有别于传统文献单独研究结构或者绩效的方法,也有别于以往单独研究单一模型的文献。本文的不足在于取得样本的数量和相对性分析方法的限制导致的分析数据在开始和结束年份的准确度不足,并且2003年作为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年份处于分析的时间中段,也造成了分析数据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不利于具体分析造成波动的原因。
其他文献
提起宽画幅摄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大、中画幅相机、转机之类的高档机型。但是手中只有普及型数码相机的朋友,也大可不必因此而自惭形秽,若能巧用轻便数码相机,同样也能拍出不错的宽画幅风光题材照片,登上各类影展,过足一把瘾。  所谓轻便数码相机,是指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不可更换镜头的机型。一般带有35—200mm镜头(相当于35mm相机焦距),具有手动功能、大光圈F2.8—4,如索尼777、富士S7000,目前
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强势来袭,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已经摩拳擦掌,不断采取各种应对策略。此时,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就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在电商平台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于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究竟具有何种比较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大力倾斜以及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下,作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主力军的农商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扩大区域覆盖率、增加支农业务种类等方式,推动了“三农”
金融科技顾名思义,是金融和科技的动态融合,金融科技的迭代为智能投顾提供了技术基础。传统人工投顾高门槛、高收费的特征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智能投顾作为金融科技重要的组成